文学馆 > 重生古代科举高考共建新时代 > 第5章 第五章幼学堂(上)

第5章 第五章幼学堂(上)


天才蒙蒙亮,氤氲的水汽还在小村上空飘荡。

        李姝和李母已是将行李拾掇妥当,门口提前约好的卫叔卫婶殷勤的上前一阵忙活,总算是将一应包袱行李堆放齐整。

        村里是不能久留了,婆母和大伯一家必定不会善罢甘休。

        李母摸了摸李姝的小脑袋叹道,“阿姝莫怕,幼学堂里的事,娘已经都安排好了,咱们去县里读幼学去,女娃娃又如何,我家阿姝是要当女状元的。”

        晨曦渐渐破开迷蒙的雾色,李母见时候不早了,又将散养的鸡鸭悉数赠给了卫婶,一旁的卫叔喜得直咧嘴,也未多说什么,只是更加用心地扬鞭赶牛。

        牛板车摇摇晃晃,拖着母女辆的全部家当奔赴未知的前方。

        李姝的小身板紧紧扣着车板,生怕一不留神就掉下车去,她倒是不觉得自己一定会成为状元。只是想来凭借自己的现代素养,终归不会太差吧。

        长宁县里的幼学堂原是前朝的县学,又历经战乱,本是破败不堪。新朝建立以后,首要之事便是大修各处学堂,因此这幼学堂在整个长宁县颇有些鹤立鸡群的意味。

        县中的普通人家毕竟是多数,只觉得这学堂竟是比官老爷的衙门还要气派几分。

        不少商户为了减免部分税银,乐得将家里不听话的小崽子送到这幼学堂里,图个清静。也有投机取巧之辈主动将家中儿女送来入学以求结交贵人,只因新帝曾言官宦之家必须送幼子入学接受新朝的开蒙,否则来年考评必为下等。

        但不管如何,来此入学的女娃娃着实不多。

        先不论街头巷尾那些前朝遗老整天摇头晃脑说着的世风日下之乎者也的,就是平头百姓自己也总是心里嘀咕,女娃真抛头露面上学去了,将来万一没有婆家要咋整?

        李母的孤注一掷,让李姝成为长宁县清溪村里第一个愿意就读幼学堂的女娃,自是让长宁县的学政大人欣喜万分。而他老人家随便的几个小手段,轻轻松松就能解了李家母女的后顾之忧。

        现如今李姝和李母终是在县里安顿下来,二人租赁的房屋距离幼学堂不远,李姝入学后,李母就到幼学堂的伙房帮厨,每个月还能有两钱银子拿。

        孤女寡母在外实有诸多不便,新鲜出炉的左邻右舍对李家母女也是好奇。

        这边新家还未拾掇清楚,周边好事的老婶子就已经是来去了好几拨,都在明里暗里打听李父去向。

        好在李姝机灵,遮遮掩掩含糊不清的暗示李父是为朝廷做事去了,这才暂且打消一些有心人的异样心思。

        是夜。

        李母铺好被褥后,眼角含泪轻搂着李姝道,“娘也不知道这条路是对是错。明个儿你去了学堂,便是再也无法回头了”

        李姝回握住李母颤抖的双手,轻声道“娘,我不后悔的。我喜欢读书,现在上天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好欢喜的。”

        李母不再言语,泪水无声滴落。

        李姝轻拍着李母,有些心疼。

        她知道,对于这个时代的女性而言,勇敢踏出家门去接受教育是需要何其大的勇气,也理解一位旧时代的母亲因为种种原因被迫送孩子去抛头露面的幼学堂会承受多大的心理煎熬。

        但她更明白,在这个风起云涌,百废待兴的新时代,女性能接受免费的教育是何其的幸运!

        不想再像清溪村那般无力的接受命运的安排,不愿再像当初自己那般无助的望着众人。

        与其指望那个生死不知的便宜老爹,不如靠自己,她要自己把握命运!

        江南的早晨总是带着几分无精打采的湿热,现下方是卯时,便已是天光大亮,今天正是李姝进幼学堂的日子。

        李母牵着李姝向门口的几个高大守卫出示了李姝的入学信鉴以及伙房腰牌后,便一路向北,先是穿过一个平整的空地,顺着抄手游廊又穿过二进拱门后,继续向前豁然来到一座四层的小楼面前。

        李姝曾在幼学外远远领略过此楼的与众不同,却远不如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下给李姝的震撼。

        小楼通体以朱白二色为主,共有四层,幼童的读书声从中传来不绝于耳。小楼八角楼台的顶上用的皆是赤色琉璃瓦,端的大气华丽,整栋小楼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生辉。走至楼前,李姝又见着那小楼雕花木门上正悬挂着一块‘幼学堂’匾。

        李姝站在小楼前,重新整顿了衣容,轻快地跟母亲拜别后便自顾走进了小楼。

        进得门去,便见一个大厅,正中间的是整座小楼的房舍平面图,左右两侧似是夫子们的房舍,上面的几层方是孩童授课之所,这跟李姝前世学校的布局颇有几分相似。

        自此,李姝也不再胆怯,按照之前入学信鉴的信息从容走进二层右手第三间的学堂。

        只见一张大案对着四列整整齐齐的书桌,每张书桌上也都收拾的干干净净,除了在读的书籍再无其它。李姝暗忖这里的先生只怕是要求极为严格。

        李姝进来时,书屋里已经有几十个孩子,中间一列端坐着的几位女学生,各自拿着一本《宣武国学》细声细气的诵读;其余三列皆是摇头晃脑嘻嘻哈哈的男学生。

        看到先生还没来,李姝松了口气,赶忙走至一张空桌打开书包,也一并拿出一本《宣武国学》准备装装样子。

        正假借看书观察整间学堂的李姝突然感到身后有人轻推自己,回首一看,竟是一位身着淡粉锦丝缎裙,颈佩重瓣银色莲花璎珞的清秀女学生。

        “有事?”李姝狐疑道。

        “你肯定是新来幼学堂的吧?这是长宁县汪县令之女汪蓉的书案,可不能能随便坐的。”清秀女童小声提醒道。

        李姝四下望了望,小声回“我们这列的空位这么多,且她人都没来,竟如此霸道?”

        其实李姝本也不太在乎这群小破孩之间所谓的男女大防,只是不想让自己太显眼才选的这列座位,毕竟这个时代依旧比较保守,哪知刚好挑中了这个“好地方”。

        这时清秀女童略微摇头,双丫髻上点缀的釉色发簪随之轻晃,又是提醒道,“汪家小姐之前不屑来我们这幼学堂,嫌来此进学有损她的闺誉,如今为了她爹年底的考评,传闻从今个起又得来幼学了,你可别跟她对上了”。

        说罢,也不管李姝,又开始一本正经细声细气地小声诵读起课文。

        李姝感受到这个陌生女童的善意,也不想生事,无奈重新挪到清秀女童背后的一张桌案坐定,随即朝前道谢“我是清溪村的李姝,谢谢姐姐的提醒,不知姐姐如何称呼?”

        清秀女童正假模假样的诵读,听闻李姝这句姐姐,回首“噗哧”一声笑出酒窝,忙又赶紧向前端坐只摆手道“哎呀,可别姐姐姐姐的,保不准我还比你小呢,我是长宁锦绣布庄的施兰因。”

        话音刚落,学堂慕然一静,李姝抬首望去,原是夫子来了。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98415/98415466/92482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