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姐带着家穿来的 > 第21章 呀,土豆!

第21章 呀,土豆!


21

        幸好今天不热。

        打了两背篓鸭草就到了午间。

        两人来到秦奶奶家后面的竹林边,老人家已经送来了午饭。

        这边看不到家里,距离不过百米,也不算打扰了。

        午饭后,黄燕燕把两背篓草都剁碎了,一半给秦奶奶家喂猪,一半倒在了她家院子边上。

        一会自己的家里的鸡鸭过来也能吃。

        “秦奶奶,那我们先去林子里。”

        “去吧去吧,别走太深,开春的季节,狼可多。”

        秦奶奶挥了挥手,她自己则去了自家菜园子。

        农村人家几乎每家屋子附近都有一片菜园子,种些家里常吃的小菜。

        往林子走的时候,黄莺莺又安排起了明天的事情。

        “阿姐,我记得爹冬月里沤了肥,明天我把种子买回来,咱们就来育苗吧。”

        黄燕燕自然不是个怕脏怕苦的,当即就说她明天一早就去挖细沙和草木灰。

        “家里几个月的草木灰我一直留着,就堆在菜园边,用稻草盖着,正好可以用。”

        不过她也疑惑,“你要育啥苗?你知道咋种不?”

        “我知道,”黄莺莺笑眯眯地回答,“我以前跟阿爹阿娘去城里买种子的时候,听那掌柜的说有一种产量极高的作物,好像是叫……叫玉米来着。”

        “现在咱们俩种地就要种那种产量高,不需要多大地方的,不然咱们可忙不过来。”

        黄燕燕自己不出门,也不怀疑妹妹说的是不是真的。

        只是紧张地问种子是不是要许多银钱,家里的钱够不够。

        “阿姐,我昨儿去问了,那掌柜说没几个人愿意种这新作物,种子都是要贱卖的。我算了,光是我手里卖香椿的银钱,就够买了。”

        黄莺莺又趁机说要去多问问有没有类似这种没人敢种植,又便宜的种子,到时候一并买回来。

        黄燕燕不疑有他,只说要是钱不够就跟她拿,家里的积蓄还有几两。

        不得不说,黄燕燕这个姐姐管钱是真的手严实,黄莺莺心想一定要给她把算数教会,再慢慢教一些会计管账目的知识,这样潜移默化,将来自己做生意就有个可信的账房了。

        这回黄河没来,说是家里要翻地。

        菊花嫂子和婆母一起来的,肖雨顺也来了,还带了他那十来岁的弟弟。

        几人在林子边见了,一起说说笑笑往里走。

        说了一会儿话,黄莺莺知道肖三娃原来拜了隔壁村的一个老猎人当师父。

        别看他十来岁年纪小,进林子的次数却是比她们这些妇道人家加起来的都要多。

        “你们一会儿去采,我跟三娃走远点看看能不能打些猎物。”

        肖雨顺走在最前面,回头冲跟在他身后的黄莺莺说。

        经过几天的相处,黄莺莺已经能用平常心对待肖雨顺,当然,如果这小子不突然犯浑的话。

        “好,你们放心去吧,我们今天人多,会相互照应的。”

        至于一大早家里就被肖雨顺的妈找麻烦这件事,她打算还是分开来看。

        村子里的青年和小孩都有点怕肖雨顺,可以自己这两天的了解,他也不像是个没事就逞强斗狠的人。

        倒是肖三娃看到黄莺莺姐妹的眼神不太友善,搞不好是受他娘的影响。

        黄莺莺没理他。

        到了地方,两兄弟先往林子深处去了。

        黄莺莺跟□□花说好两家人都采摘嫩的,一家一背篓就足够,怕封三娘的店不要那么多。

        “这么贵的嫩芽多摘点啊,她不要不是还有别家,咱们卖钱要紧!”

        □□花的婆母不愿意了,“这也没几天好摘的,能赚几天银钱,要我说就多弄些!”

        黄莺莺没说话,一双眼睛去看□□花。

        “阿娘,我们是跟掌柜娘子说好的,只卖给她家,她才给高价的。若是我们不诚信,背着卖给别家,给她知道了就不收咱们的了!”

        □□花是个利落脾气的,心里想挣钱,却是拎得清。

        黄莺莺没有多说,跟姐姐去了香椿林子另一边,只说有事就大声叫喊。

        这边□□花的婆母还在念叨,她拉着姐姐已经走远。

        “阿姐,你挑嫩的掰,我看看周围有没有菌子。”

        黄莺莺可不觉得自己运气能好到再发现灵芝,只想着多捡些菌子和木耳。

        黄燕燕有些担心,“那你小心着些,别走远了,手里的棍子别丢。”

        黄莺莺应了一声,开始拍打周围的野草。

        她边走边找还有没有枯树,找了一会儿还真被她看到一棵。

        树干没有之前那棵粗,也就成年人大腿粗细。

        一半还立着发了新芽,一半倒在草里,已经有些腐烂痕迹。

        黄莺莺先用棍子拍打周围,口里不断轻声呵斥,还真被她赶走了一条拇指大的小青蛇。

        “先去别地儿,我摘完了木耳你再回来。”

        黄莺莺知道小蛇听不懂,还是好言好语地跟它说话,看得回来的肖雨顺忍不住笑出了声。

        “你胆子真不小,不怕蛇啊?”

        “呀,你干啥,吓我一跳!”

        没被蛇吓到的黄莺莺,反而被突然出声的肖雨顺吓到了。

        “这个给你,挖一些抹在手上脸上,不招蚊子。”

        肖雨顺递了个竹子做的小盒子过来,“刚才人多,没好意思给你,你跟你阿姐一起抹点。”

        “哦,”黄莺莺接过,眼含笑意,“谢谢啊。”

        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又盯着人看了一会儿,才嗯了一声走了。

        黄莺莺不怕蛇虫鼠蚁让他惊讶,也叫人放心了些。

        进了林子难免会遇到这些小东西,要是看到个小虫子就惊叫,那才叫人头疼。

        肖雨顺这没有什么浪漫且务实的脑子里想的是,以后进林子带着黄莺莺,可以多弄些美味果子蜂蜜什么的给她吃。

        要知道林子里许多美味是带不出去的。

        黄莺莺则只当他是来送驱蚊膏的,打开盖子,便闻道一股陈艾和藿香混杂的药物清香。

        先给自己脸上手上抹了,清清爽爽的也没有蚊子和小飞虫往脸上飞了,又过去给阿姐也抹上。

        “真香,二娃对你还是不错的。”

        自从上一次和今天见了贾淑英做出来的事,她是真不想让妹妹嫁去肖家。

        “还行吧,”黄莺莺俏脸微红地说了一句,这才赶回去采树干上的木耳。

        这棵枯树没有之前那棵大,上面的木耳却是不小。

        可能是多长了一天,一片片的都有手掌大了。

        足足采了小半背篓。

        这样多,长得也好,其实也多亏这里的人不知道木耳的价值,也不会弄。

        又在周围转了许久,陆陆续续采了许多菌子。

        正是春雨的季节,林子植被丰富,早间被雨水一浇,现在还是潮湿的。

        这样的环境最利于木耳菌子生长,气温若是再高点,怕是长出来不久就烂了。

        小背篓已经满了,正在黄莺莺打算回去的时候,一小簇嫩嫩的小苗苗引起了她的注意。

        苗苗刚冒出腐烂的叶子一点,一片片小圆叶子,上面还有密密的小绒毛。

        “这是……土豆?”

        黄莺莺惊了,掰了根小树枝,一点一点,十分小心地拨开小苗附近的枯叶烂叶。

        下面是黢黑的泥土,就是原来世界东北最有名的黑土地的黑土。

        这么挖下去了有十公分,正主被她刨了出来。

        “还真是马铃薯啊!”

        她小时候跟着两个老人种园子,加上大舅舅的科普,这些常见的小苗苗一眼就能认出来。

        没急着把小家伙挖出来,黄莺莺急急忙忙用棍子拨开周围的嫩草。

        “我的妈呀,这是……一片都是!”

        这可愁人了,今天没带锄头来,根本挖不回去啊!

        看了眼天色,黄莺莺把注意打到了暂时的免费劳力肖雨顺身上。

        当天采摘回去后,她就让肖雨顺第二天下午还来找她,“我在林子里发现了好东西,你明天还说去打猎,下午我们两个去。”

        肖雨顺也不知想到了什么,脸色微红地吞了吞口水,马上就答应了。

        黄莺莺看着人匆忙离开的背影不是很明白。

        她前世虽然在镇子上住了几年,可也算不上地道的农村姑娘,自然不清楚一个大姑娘约个小伙子进林子有什么……

        咳咳,要是换成高粱地,她能秒懂。

        当天晚上两姐妹又把香椿挑选了一遍,最嫩的挑出来用树叶盖上放在通风的屋檐下,比较老的直接就洗干净晾在了架子上。

        采摘来的菌子和木耳也都铺在簸箕里,放在屋里先晾着。

        上次采的木耳让大太阳晒了两天已干了。

        采香椿回来时,黄莺莺就抓了一小把泡发了。

        晚上吃的是贴饼。

        农村的铁锅大,中间炒菜,边上有炒菜的油,正好贴饼子。

        考虑到秦奶奶年纪大了,弟弟和月娘小,又煮了些稀粥。

        这一顿饭其实不朴素,就前两天肖雨顺送来的野兔子,用盐腌了许久,又晾晒了两天。

        这会儿锅里的菜就是兔肉切成了小块,加了去年的腌菜一起炖煮的。

        炖煮得差不多了,把腌菜炖兔肉翻一遍,黄莺莺将切成小片的木耳放了下去。

        边上的饼子已经熟了,木耳跟着翻炒后,就把锅边的饼子拿下来盖在了菜上。

        重新盖好锅盖,弟弟黄去病牵着月娘的手跑进来。

        两个小娃娃都馋得流口水了,“姐姐,好香啊,可以吃了吗?”

        黄莺莺在围兜上擦了擦手,摸了把黄去病的小脑袋,又捏了捏月娘是脸,“去叫奶奶吧,马上就能吃啦。”

        木耳不需要煮太久,饼子粘上了肉汤味,稀粥也好了。

        秦奶奶过来的时候拿来几个鸡蛋,“一顿饭,吃就吃了,还非要我们来你家回吃一顿。这个鸡蛋拿去给狗娃煮着吃,补补身体。”

        秦奶奶一个人要下地,又养了鸡鸭和猪,着实勤快得让人心疼。

        关键是经历了那许多事,秉性依然善良勤劳,没有怨天尤人,就更难得了。

        黄莺莺没退让,用干抹布把鸡蛋擦了放进米缸里。

        “您也说了,就是一顿饭嘛。您快去院子里歇会儿,马上就能吃。”

        黄燕燕已经搬了张小桌到院子里,两个小娃娃又积极地帮着抬长条凳。

        以前爹娘在的时候,夏天晚上也在院子里吃饭,凉快,声音大些还能跟邻居聊天。

        天色微暗。

        田野房屋间,有炊烟伴着火红的晚霞,鸡鸣狗吠中,时不时夹杂几声大人喊顽皮的孩子归家。

        更有晚归的耕牛一路低沉哞哞,扛着爬犁的老农跟自家的老牛也能说上一阵。

        菜就用大碗装了,饼子放进厨房用的小筲箕里,黄莺莺端出来就喊,“开饭啦,你们坐好,等大阿姐给你们盛饭。”

        两个小娃娃拿着筷子望着大碗里的兔肉和旁边的饼子。

        “手洗了吗?”

        “洗啦!”

        “洗啦,大阿姐让我们洗的!”

        黄莺莺这才让他们拿饼子吃。

        饼子自然不可能是全白面粉的,沾了肉汤还是有些硬。

        黄莺莺让秦奶奶泡着稀粥吃。

        现在家里条件不行,小孩和老人也吃不好。

        “好好,闺女,你们有心了,”秦奶奶忙起来也就顾得上给月娘弄口吃的,她自己经常随便对付,这样坐着慢慢吃饭的机会很少。

        农村里看着悠闲,其实事情特别多。

        喂鸡鸭,拔草锄地,收拾柴禾,浇水施肥……更别说农忙时节。

        只要是个勤快的,一年四季是真停不下来。

        黄莺莺不提别的,只问秦奶奶,“我明天去县城□□种的种子,奶奶您要我帮忙带什么不?”

        秦奶奶喝了口粥,口里牙齿已经没剩下几颗,花白的头发衬着沟壑密布的脸,更显得苍老。

        “买,是要买些谷种了,再过些日子就该育秧苗了。”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88482/88482153/85558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