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姐带着家穿来的 > 第22章 水煮肉片

第22章 水煮肉片


第22章

        春季的夜间并没有什么事情要忙,等到秧苗下了田,那就是夜间也要去看看的,特别是突然下暴雨的夜晚。

        饭吃完,秦奶奶要帮忙收拾碗筷,两姐妹哪里能让她动手,只倒了热水让她在院子里休息。

        即便家里之前还算不错,但茶叶这种东西太过珍贵,葬礼之后家里是一点都没有了。

        黄莺莺一心惦记着去林子里,其实还想着有什么春茶可以采一些,这样以后家里喝水也不会那么没滋味。

        秦奶奶看着两姐妹利索地收拾了厨房,她也起身帮着收她们晾晒的木耳和菌子。

        常年劳作让她一双手苍老粗糙,若不是有一层皮包着就跟骨头差不多,疤痕更是不计其数。

        “今年的雨啊下早了,往年是往后一两个月才涨水的,不然你爹娘不至于会遭了灾。”

        秦奶奶将木耳聚拢,看了眼就要黑下来的天,“三妹,秦奶奶说这话不是让你们伤心。只是雨下早了,后面秧苗长起来时怕没雨下,你们要种多少?”

        黄莺莺眼神微动,清楚许多常年耕地的农民对气候的把握很有些经验。

        雨下早了后面会干旱,雨下晚了春天又干旱,靠天收成的人们便是年年祈求风调雨顺,免得短了收成。

        “大哥没回来,阿姐和我想着少种些,我们吃得不多,也不指望能卖钱了。”

        秦奶奶没反对,点头道,“那样也好,只是其他轻省些的你们也种上一些。旱地里的收成本来不如田里,没有稻谷,其他也要收一些。如今贤皇帝心疼咱们百姓,税交得不如以前多,也是要给些的。”

        黄莺莺将木耳收进箩筐,顺口就问,“贤皇帝?秦奶奶,我出去的得少,您能给我说说咱们国家的事情吗?”

        “我也不懂呢,就知道咱们华夏出了个贤皇帝,一上来就说不让百姓受苦,又是鼓励我们种地,又是减少赋税。这十几年啊,我们的日子好过呢。”

        华夏?贤皇帝。

        已经上位十几年了,那就能说通了,难怪村子里还算安居乐业,也没听说哪里有打仗和饥荒的。

        黄莺莺又听秦奶奶讲了一些乡野趣事,直到月娘开始打瞌睡了,这对祖孙才回去了。

        乱世的钱好赚,可盛势更有利于经商。

        只要家里有钱了,也不用很多,有那么一两个赚钱的门道,自己不就可以在乡间过上‘悠然见南山’的好日子了吗?

        躺平的愿望或许过两年就能实现。

        一想到这里,黄莺莺身上也不觉得疲惫了,晚上又进了树洞。

        这次把苗圃里长得比较粗壮的幼苗都移栽到了陇上,又在浇水的箱里加了肥料,给新栽种的幼苗浇透了水。

        这里的天气跟外面一样,早间下了雨,其他区域就不用浇水了。

        隔着纱窗坐在地板上,黄莺莺把前几天翻出来的春种书接着看了起来。

        这种书,如果是没有兴趣的人看,会觉得十分乏味。

        可她现在对种植兴趣正浓,一下看了两个小时居然一点也不觉得累。

        关水的时候,她突然想起秦奶奶说今年后面可能会干旱。

        这里的水也是从井里抽出来的,万一真的干旱岂不是这里也没水?

        “看来要有点准备才行。”

        目光望向家里的水塔,这里最多也就能储存一千升左右的水,根本不足以应对旱灾。

        那么……

        黄莺莺赤脚走在院子里,一株株嫩绿的小苗擦过她白皙的脚踝,酥酥麻麻的。

        院子角落有一个凸起的土包,直径两米左右。

        土包的一侧有一扇斜门,拉开后下面就是地窖。

        现在是春天,地窖里只有一些土豆和红薯,量很少,就显得里面空间很大。

        黄莺莺没下去,用手电往里面照,“空间看起来也不小,不知道能装多少水?”

        还有就是水存久了也是会臭、会长小虫子,所以除了存储,还要想办法过滤。

        用这里的过滤器也不是不行,可是水要怎么……

        “弄水井里?再牵根管子出去,打水的时候就直接从水管里放?”

        黄莺莺微微摇头,要是真的干旱到井里缺水的程度,自己家水井肯定也会被注意到,再被发现水管的话,会有大麻烦。

        “慢慢想吧,反正有干旱的迹象,将先把树洞里的能装水的地方都先存起来。”

        黄莺莺转了一圈,还是没想到很好的办法。

        “我记得外公以前说过他年轻时家乡遭过大旱灾,有没有这方面的书呢?”

        转到书房找了好一阵,还真被她从角落里找到一本《干旱引起的问题简述》。

        书名十分接地气。

        黄莺莺拍了拍书脊上的的积灰,翻开目录入眼的两个字就是‘蝗灾’。

        这……干旱还会带来蝗灾?

        外公讲的那一场干旱里并没有蝗虫灾害。

        把书拿到客厅,黄莺莺决定先把今天的‘观察树洞’笔记记上。

        拿出去的种子和幼苗情况良好,这里的不会自动补充。

        电、天然气没有要停的迹象,电表、水表、天然气表还是维持之前的模样,没有走动。

        放进来的馒头,进冰箱的没有变化,放在外面的已经馊了。

        今天要做的就是把放在冰箱里的馒头拿出去,看看冰箱里会不会出现新的。

        虽然觉得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可她还是想试试,万一能出现,那自己家里以后岂不是永远都不会挨饿了?

        出去之前,她又喝了一瓶冰箱里的矿泉水,可惜家里的饮料和矿泉水没多少。

        也是现在没太多时间独处,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实验。

        那就是看看这里会自动恢复出来的东西需要多少时间。

        带了书、冷馒头和一把糖果离开。

        当然这些也都记在了观察表里。

        今晚三个多小时也很充实。

        出来后黄莺莺藏好了东西就一觉睡到天色微明。

        今天来接她的是黄河。

        菊花嫂子要在家里干活,肖雨顺家里也忙,上午没有时间陪她去县城里了。

        黄河家里有牛车,一般到了赶集的日子,邻里要坐他车的人就会提前约好。

        他也靠这个赚些钱。

        黄莺莺今天带了个大背篓,除了要送去的香椿,她还带了干木耳和干、湿两包菌子。

        同车去县城的村民问起来,她就大方承认是要拿到城里去卖的野菜。

        “野菜也有人收啊?”

        有妇人羡慕了,不过这次的人没伸手去掀背篓上的斗笠。

        “试试运气嘛,万一有富贵人家的老爷夫人爱吃呢。婶子,要不下次您也试试,去集市或是走街串巷,总能卖点银钱的。”

        说到野菜,大家心里就那几样,根本不会好奇有什么新品种。

        “不够累的,那些城里人压价可狠了,还是弄些山货卖来钱多些。”

        被拒绝了,这是好事!

        黄莺莺自然不会劝人家,一路就听他们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

        所以说从古至今,人都有八卦的欲望,黄莺莺也不例外。

        对这些乡野闲话,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偶尔插嘴说说自己的意见。

        丝毫没有不适应,甚至到了城里,车上的几个妇人都觉得这姑娘不错,有天能一起聊。

        还约好了回去也一道,“咱们一起说说话,也快些,不然一个姑娘家多没意思。”

        黄莺莺深以为然,并同意了。

        黄河把牛车一直赶到酒楼后门,将两个背篓卸了下来。

        上次那个店小二来过秤,分别算了银钱后,才说,“你们明日也送两筐来,我们店里来了贵客,他们也喜欢吃。”

        “那感情好啊,我们正想说这嫩芽一日长一大截,怕是采不了多久了。”

        黄莺莺收了钱,脸上你的笑容就越发好看。

        店小二见她这么跟自己说话,脸就有些红,连忙转去跟黄河说话,“那什么,我们掌柜娘子问你们可还有别的新鲜吃食没有,有的话明天也带了来瞧瞧。特别是猎物,这位大哥你帮忙留意些。价钱好说,只要新鲜好吃的。”

        黄河自然是满口答应,“好嘞,那我今儿回去就进山去打猎,保证给你们弄些新鲜的。”

        黄莺莺趁机说:“我今天带了新鲜的菌子和干货,小二哥您帮我问问封姨收吗?”

        店小二说要进去问问,便先进去了。

        黄莺莺又跟黄河说自己跟掌柜娘子熟,他可以先去办事,“我买了东西就去城门槐树下等你们。”

        黄河有些不放心,等到封三娘出来跟黄莺莺说话,见两人确实熟悉后,这才离开。

        封三娘扇着团扇把人带进后门,“你带了啥?还把那汉子都支走了?”

        后门往里走十几步就是祥云来的后厨,今日厨房比那日忙多了。

        时候也还早,可那灶上炖的煮的蒸的,已经是忙活开了。

        “是木耳和红菇。”

        黄莺莺打开用棕叶包好的两包,“还有一些新鲜的菌子。”

        看到那黑黢黢的东西,封三娘有些嫌弃,“木耳?红菇我倒是知道,炖汤鲜美,你这木耳是啥?”

        “封姨您可别嫌弃它,这木耳生在倒下的枯树上,也是下雨的春天才有呢。”

        黄莺莺很是珍惜地抓了一把出来,“我边清洗便跟您说。木耳啊,能补血活血,我们这样的美貌娘子吃了对身体最是好,还有排毒养颜的功效,吃了不容易长湿疹。”

        封三娘以扇掩面,只露出一双促狭的眼,“你个小娘子倒是不害臊,自己夸自己也不心虚。”

        “那您本来就美啊,我还不能沾沾您的光么?我以后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好看!”

        黄莺莺自来熟地打了水把干木耳清洗两遍,又去灶上盛温热水泡发。

        “您要自己学做法还是找个大师傅?”

        要说对黄莺莺最满意的一点,既不是她那张会夸人的嘴,也不是她性子不扭捏,就是这做事情的大方。

        要是换做别人来卖啥山货,要问做法,那人肯定还要问你要些小钱。

        可这小村姑二话不说就要教做法,也不知是不是太过耿直。

        “莺莺,你这样做生意可不好,自己独门的东西就这么教出来,也不怕吃亏啊?”

        黄莺莺回头就是个开朗的笑,“那您是要我跟您收钱呗?”

        封三娘暗恼自己管多了,“也不是,放心吧,封姨我是不会亏待你的。”

        “那您这么照顾我,我今天就给弄个好吃的菜。”

        黄莺莺手里没停歇,木耳在泡发,就找了地方开始准备做菜。

        “不过先说好,我厨艺不太好,就先做一遍。胡师傅学会后,做得肯定更好吃。来个锅子烧水吧,我们这就开始了。”

        胡师傅就是上次见到的胖厨子,能做这么大酒楼的大师傅,厨艺自然是有些的。

        黄莺莺没说谎,她自己的厨艺确实不太好,主要是外婆的厨艺太好了,她动手的机会不多。

        但是这个不太好并不是不会,从常见菜到常见面包甜点,她都是会的。

        就是味道始终赶不上外婆,想来还是实践的机会少了。

        拍姜蒜、切葱、切肉片,再准备些常见的水萝卜条。

        “咦,你们还有青瓜啊?”

        黄莺莺来这边之后都没见到过青瓜,原本还以为没有。

        胡师傅有些骄傲地说:“不瞒小娘子您说,现在没到季节,这青瓜可是从南边运回来的,贵重呐。”

        “那给我两根!”黄莺莺眼睛都没眨一下,拿起两根,看是洗干净的,挥刀就拍。

        “胡师傅,您听仔细了,我今天做两道菜,一道叫做水煮肉片,一道就是木耳拌黄瓜。”

        两根黄瓜,一根切成小指长的细条,一根拍烂了切成段。

        “水煮肉片的配菜除了肉片和洗干净的木耳外,你可以加些味道不是特别重的时蔬和新鲜菌子,例如这里的黄瓜和牛肝菌。”

        解说时,刚才让烧的水已经开了。

        “这洗净切好的木耳和黄瓜稍微焯水片刻即可,菌子却是要熟透的,也就是多煮一会儿。还有……”

        黄莺莺让胡师傅给蔬菜焯水,自己却为难了。

        正看得专注的封三娘急忙问,“还有啥?是不是我这里没有的,我这就让人去买。”

        “还有一种香辛料,也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吃得惯。”

        黄莺莺咬咬牙,从腰间的小布包里摸出三颗干辣椒,“我少放些,若是你们吃不惯就算了,这辣椒可不好采呢。”

        那小脸上尽是舍不得,封三娘看得有趣,“还有你小气的时候呢?”

        “我当然小气,我可小气了。”

        黄莺莺眨了眨眼,用两根小木棍夹着干辣椒进灶膛里烧了十来秒,就珍惜地拿了出来。

        “辣椒的事情我以后再跟你们的说。菜焯好了,放在一个大瓷碗里,胡师傅,剩下的我来。”

        烧辣椒切碎了放在一边,黄莺莺开始热油,炒姜葱蒜并一些本地的香草,之后加水,“水的多少根据碗的大小来决定。”

        盖上锅盖,她又打了个鸡蛋,“肉里先放一些油,然后少放些细盐。嫩肉的蛋液只要蛋清,打的时候就分开。”

        “肉片用蛋清多捏或者用筷子多转一会,让它们完全贴合了就成。这个办法呀也可以用在一些爆炒瘦肉或新鲜猪肝片的菜里,等到今年秋天,我做些芡粉给你们,那个嫩肉的效果比蛋清还好。”

        黄莺莺一点没藏私,手里不停,口里也不停。

        胡师傅看门道,这时问,“为啥还要放油,盐倒是能提味。先后放有说法不?”

        黄莺莺看着人笑一下,明眸皓齿,“这可是我的秘方啊,你们不要外传。不管是拌凉菜还是嫩肉,先放油能锁住……嗯,就是里面的水就不被腌出来,吃起来水分足,又嫩脆。”

        这时候煮肉的水开了,黄莺莺揭开锅盖,“我这次没用汤,你们有贵客的时候这煮肉的水可以用熬好的高汤。现在先调味,碗里水煮的菜没味道,水里的味就要重些。”

        黄莺莺看了一下,放了满满一勺盐,“现在是关键了,这道菜能不能好吃,就看这一步的火候,火烧大些,水滚起来,就放肉片。”

        “肉片不能一次放,用筷子一片片搁进锅里,别粘在一起,要快一些,不然就老了。”

        黄莺莺快速把肉放下去,又说要肉成型了再翻动,“翻动别太勤太用力,沿着锅底,浮起来就可以捞。”

        翻滚的水将肉片一下就烫熟了,捞起来铺在大碗里的菜上。

        “铺在上面,然后就把锅里的水也盛进碗里。这肉在锅里就算还有一丝生,这么一烫也都熟了。”

        “这就好了?能吃了?”从炒小料开始,封三娘就压不住口水了,手里这就拿好了筷子。

        “等一下!”

        黄莺莺快速洗了锅,让灶里不要断火,将切碎的干辣椒放在肉上,想了想,还是摸出一小撮花椒放上去。

        起锅烧油,胡师傅又开始发问了,“小娘子,这是你说的辣椒,可这小胡椒一样的是什么,也不像胡椒?”

        黄莺莺抿着唇,一副不想说你们别逼我的小气模样。

        封三娘就急了,“又是啥宝贝玩意儿,我给你钱!”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88482/88482153/85558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