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 第三百零三章 真腊商人

第三百零三章 真腊商人


在环王国和真腊,极为适合种植粮食,一年三熟。人少粮食多,自然就便宜。

        唐初,由于受到隋末动乱的影响和国内战争的延续,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农产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贞观初年,“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李世民登基掌权后,国家逐渐平稳下来,民生逐渐恢复,粮食价格才逐渐降下来。贞观三年,米每石30至40钱;贞观八年,米每石40至50钱。当然,这是因为那红薯、土豆和玉米还没有全面推行的缘故,若在全国大范围栽种,这米价肯定会有所降低。若是按照计划,将江南地区打造为鱼米之乡,再加上琼台的粮食基地,那米价更会低于贞观盛世时期(贞观十五年)的每石20钱。

        今日天气甚好,所以在此的商人很多,见到那远远躲避的大大小小船只,便可知此地也算是环王国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之地了。

        真腊商人见到一个金光闪闪的发财机会就在眼前,整整衣衫,腆着肚子,一摇一摆地走了出来,身边是几个健壮而矮小的护卫。

        柴令武呵呵笑着:“这些人和吕宋岛上的土著人很像啊!只是一些挂了布条,一些完全赤果,分明是穿了衣裳玩杂耍的猴子嘛!”这些黑皮猴子不过是用布条将下面遮挡一下,不着鞋袜,光足奔走,手里的弓箭也简陋得很。

        崔瑾耸耸肩:“那以后逮几个给你当奴仆好不好?这样矮小强壮的身体,其实用作开矿是最好不过。”

        “某担心天儿黑下来,就看不清这些人了。还是算了,全都送去开矿采珠好了,对了,依某看,他们这身材极适合去采摘燕窝。”柴令武建议道。采摘燕窝太过危险,这次在大洲岛虽然一再强调仍是有好几个士卒摔下来,幸亏都是些皮外伤,都不太严重,养了几日便能爬起来。

        崔瑾点点头。此事以后再议。

        那名真腊商人头发束成椎髻,脱起上衣左袖,露出胸膛,腰间用布围住,上面缠了条略带花色的大布,手脚和手指上都带着金镯和指展,上面镶嵌了猫儿眼,脚上倒是穿了双拖鞋。因为无论是环王国还是真腊,都很是炎热,所以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敞胸露怀,连妇女都如此,除了极为皇家和官宦富贵之家的主人,其余都是赤足而行。

        真腊商人上前行礼,讨好地道:“不知贵人需要收购多少粮食?除了您说的那些,真腊还产沉香﹑黄蜡等等,不过并无金银。”

        护卫们很快便搭建好帐篷,从船上运送来桌椅。崔瑾请商人进帐细谈。

        真腊商人好奇地四处张望。或许是因为没有见过如此简单便搭建了房屋。

        “请坐!”崔瑾微微一笑,与柴令武坐下。柴令武微微蹙了蹙眉头,因为这个商人身上香气太重了,熏得他只想打喷嚏。或许是因为盛产香料的缘故,真腊人便用檀麝之类合制成香料,男女身上都涂抹,一个个香喷喷的。而真腊天气又热,不一会儿便是汗流浃背,所以他们一天要冲洗无数次澡,大多跳进河里洗,也部分男女老少高低贵贱,全都赤条条地在河里泡澡。

        真腊的语言自成一体,就是邻近的占城暹罗人都听不明白。做官的有官话,做秀才的有秀才才能听懂的话,僧道也有僧道的话。城市村落说的话都不同。这就像中国的官话和方言一样。好在这个商人长期在周边各国做生意,所以各国的话都会说一些,连大唐话也能连猜带蒙地听懂。这倒是让崔瑾大大地松了口气,毕竟他稍微能说几句马来-波利尼西亚语,并且还不准确。

        此人姓“质刹”,名“喀森哈伽”,总之是这个读音。据他说,他也是官宦之家出身,家中有人在朝中任职,所以才能将生意做到周边国家。这话,真真假假也不用管他,不过,从他的穿戴上,倒是可以看出其家世也颇为丰厚。另外,若是生活在海边的穷苦人,皮肤黝黑丑陋,而此人并不太黑,显然是因为家世好,所以没被阳光日日沐浴暴晒的缘故。

        喀森哈伽缓缓坐下,因为平日都是席地而坐,所以还很是不习惯。还好,这椅子、结实。

        “多谢贵人!”喀森哈伽连忙躬身行礼。

        崔瑾便先进行了自我介绍。一听说这位白皙如玉的贵人是大唐的郡公,身边的那位也是未来的驸马,喀森哈伽吓了一跳,然后听说船上还有两位亲王、一位国公、一位皇室宗亲,眼睛直跳,连忙爬起来匍匐在地,恭恭敬敬地道:“不知大唐郡公和驸马驾到,小人万分荣幸!”

        华夏方言加上环王国、真腊国方言,好歹还是能猜出他说的什么。

        柴令武对崔瑾扬扬眉,道:“此人倒是懂些规矩。”

        崔瑾淡淡笑道:“起来吧,此地并非大唐,所以不必多礼。”即便是在大唐,又不是你爹娘祖宗,哪里需用如此大礼的?不过,见到他能如此尊敬大唐人,心里还是着实高兴。

        喀森哈伽诺诺地爬起来,在崔瑾的再三劝说下才小心翼翼地坐下。这还是他头一次见到华夏如此尊贵的人物呢,此番回去,也能吹嘘好久了,必是让家中的父亲和兄长都能羡慕不已。他心中暗暗得意。

        在真腊,华夏汉人可是极受他们尊敬,称华夏人是佛,见之便伏地膜拜。真腊人既信佛又信道,在他们的庙宇中,道家和佛家的神佛都是摆放在一起的。

        在崔瑾的授意下,喀森哈伽便开始解释,真腊并不出金银,虽然他们都喜欢金银制作的饰品、器皿。比如,在他家,就是用金碗银盘。喀森哈伽十分期待地道:“若是郡公能拿金银器作为交换,那是最好。当然,小人也极为需要五颜六色的丝织品,还有锡鑞、漆盘、陶器、水银、银朱、麻布、布雨伞、铁锅、铜盘……”他甚至连箆箕、木梳、针等等都说了一个遍。

        崔瑾仔细辨别着他的话,然后道:“金银器皿某这里有一些,甚是精美,但不多。金子也有几箱,陶器也有些,船上主要是丝绸和布匹。吾等的船只可以装载千石,准备购买三千石粮食,用四艘船来运送,然后,再购买一船的沉香﹑黄蜡、象牙、犀角、乌木、紫檀、黑檀木、宝石等等。”已经将那些交换到的货物进行了清点,算上来只装满了一船。如此,便可多装一船的粮食了。其实,世家代表们恨不得全都换为珍贵的香料、木材和象牙等等,但此次的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收购粮食,只能期待着下次多派几艘船来了。他们倒是不担心那些东西过多贬值,这华夏的地方大着呢。

        听到要这么多货物,喀森哈伽开始盘算,因为他此刻手里肯定是没有这么多东西的,可又舍不得将这份财富送出去。所以,他便问:“不知郡公可否在此多候几日,如此,小人便可以去组织货物,毕竟这么大的量,任是谁都无法一下子拿得出来。”

        见崔瑾轻轻皱了皱眉,喀森哈伽的心提了起来。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93/93855/4759107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