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号外号外

第一百六十六章 号外号外


作坊的事情很快搞定,报社的人员也全部到位。很快,一个个消息变成一份份文稿,这次,崔瑾得亲自坐镇,让所有编辑看他如何择稿、改稿。他要求,一律用白话文,不得文绉绉之乎者也,让人猜测半天。有文人提出异议。崔瑾解释道:“大唐识字的多,但学问深厚的少,而这份报纸主要就是面向大众,但凡能识字就能看得懂上面的意思。至于较为深奥的文章,不是有第四版的文人佳作么,可以让大家任意发挥自己的文采,还能按期进行评选,让读者参与投票,得票最多的给予奖励。”

        有人还要啰嗦劝道。李承乾目光冷冽地看了一眼,道:“圣上有令:若有不服者,尽管离开。如已决定留下,必要听从吩咐,否则,严惩不贷!”

        见太子发火,众人忙垂下头躬身道:“谨遵圣谕!”刚才崔小郎君态度和蔼可亲,一时竟然忘记这份报纸实则是与皇家联合创办。

        崔瑾对李承乾微微一笑,然后便开始分派任务。要求:由东宫选派的李青为头版副总编、崔理为二版副总编、魏翼为三版副总编、武珝为四版副总编。头版、二版编辑排版完成,统一交由崔理校对;三版、四版交由武珝校对。然后分别呈给崔瑾和李承乾,待意见统一后方可交付印刷。另外,由李府三表兄李逸负责发行工作。李逸年已二十有余,很是沉稳,所以此项工作交给他,崔瑾也能放心不少。至于各家派出的儿郎、推荐的文人,或是编辑或是记者,分到各版副总编手下,听从调配。

        房遗爱主动要求分到三版当记者,觉得自己的性格十分适合走街串巷,打探消息。反正身边有那么多随从,又不用自己亲自出手。嘿嘿,这下子可以名正言顺地逛街了!他得意地笑。

        除了几个文采较好的小儿郎,其余人等莫不是都和房遗爱一般的想法。柴令武提出,大唐崇武,可否增加一些军事方面的文章?崔瑾给以极大赞赏,决定在二版开辟一个军事专栏,向军中宿将约稿,可回忆战斗经历,可讲解外邦军事力量等等。

        因为是《长安周报》创刊号,向李世民约稿撰写寄语,向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征稿头版要闻和二版政策宣传,向大儒约稿撰写诗赋佳作。至于三版的坊间动态则要靠记者们打探消息了,穿插的广告也主要集中在该版。

        小儿郎们非常积极,发动全部力量,向各自的老爹约稿或打探消息。除了崔理外,崔家另几个参加西山培训的儿郎或是当编辑,或是在发行部当职,都有所安排。其实,一份报纸哪里需要这么多编辑,但崔瑾只满足于此么?这不过是让他们参与实践,以后便于进行下一步的书籍出版发行计划。

        武珝自然是不能和众人一起办公的,由印刷坊原址改建的报社,单独设了一个小院儿,只有一进,三间房,小小的花园,开有小门,可由此出去。“郎君,奴家不必辜负郎君的厚爱!”武珝既是兴奋又是羞涩地道。

        崔瑾叹了口气,道:“原本,某是想将此事全都交由你打理的,但如今你也知道情形了。不过,接下来咱们要大量印刷各类书籍,先从启蒙书开始,除了报纸的事,你还得多多操心,那才是咱们最赚钱的。”

        武珝眼中神采奕奕,笑意浓浓,并未因为压力而退却。这让崔瑾暗暗点头。这才是历史上那位女皇该有的风采。

        召开全体员工大会的第二日,雪花般的文稿向编辑们分来,大家立即振作精神,很快挑选出最具有影响力的稿件来,除四版的诗赋外,其余按照崔瑾的要求进行改编,力求做到语言精炼、通俗易懂、文笔流畅。大家干劲儿实足,第三日一早,崔瑾和李承乾案头便摆放了各版编辑好的文稿。做了一些改动后,又送到社长、副社长和名誉社长顾问等手里,请他们指正。第四日,第一期《长安周报》交由印刷厂付印。第五日一早,各坊《长安周报》发行点堆积了一捆捆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

        在各坊各市,还有不少十几岁的小子斜披着“长安周报”字样的黄字红布大声叫卖:“长安周报,十个钱一份,上知朝堂要事,下晓坊间趣闻。五钱一份啊,几个烧饼就能换来学问,增长见识!”

        “好消息,好消息,大唐皇家私房菜推出新菜品!”

        “好消息,好消息,大唐皇家药膳坊后日免费义诊,只有百个名额,早到早得!”

        “走过来看过来,大唐皇家新奇特玩具店推出一款新玩具,利于开发智慧!”

        ……

        这些卖报的小子都是各府小儿郎的随从,这是房遗爱的点子。道,反正他们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为咱们的报纸做一份贡献。崔瑾便道,每卖出十份,给予他们一钱奖励,卖得越多,奖励越多。这下子,小子们像打了鸡血似的,因为有人计算了,若是卖十份可得一钱,百份十钱,千份百钱,若是万份呢,岂不是一贯?

        咦,为何现在这报纸的单价变成五钱一份呢?原本崔瑾是准备一钱一份的,但是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说太过廉价,反倒不美,还不如十钱一份,连李承乾也支持这一说法。只是李承乾想的和大家不一样,他是看到崔瑾为了办报,改进印刷术和造纸术便已花费上万贯,这个窟窿还不知何时才能填补好呢。所以,他提出,该分摊的成本、该分摊的利润从那一钱中计算,多余的钱全部作为弥补崔瑾的前期投资,何时能填补完何时降低报纸价格。最后,还是崔瑾进行了耐心解释,将售价定为五钱。

        即便是如此,已经是骇人听闻了,什么时候这纸张如此便宜了?各发行点负责人叹息道:“这是皇家和崔小郎君自个儿贴补的钱,当然,房家、长孙家、柴家等等和各世家也出了大力。哎,大家要为有如此英明神武的圣上而高兴,为有如此贤德的太子而自豪!”

        听闻此言,不少文人面对皇宫跪伏在地,痛哭流涕。

        “皇恩浩荡,吾皇圣明!”

        李世民听到回禀,不住地点头,对李承乾道:“百姓是质朴的,仅仅是一份报纸便让他们如此感恩,承乾啊,以后你要多为百姓做事,多为百姓作想啊。”

        李承乾躬身道:“是,儿子谨记!”

        越王府,李泰将手中的报纸狠狠地摔在地上,又狠狠地踩踏,恨不得这份报纸就是李承乾和崔瑾。门外,一名幕僚摇摇头,轻轻离开。如此糟蹋纸张,非文人所为。他决定离开。于是,李泰再次收到几份辞呈,有道老母称病要求回乡,有道家中给自己纳了一妾需要回去看看,有道妻子怀身孕需要照顾,没理由的便说自己得了暗疾。虽李泰多番挽留,但人家一边称谢一边意志坚决。

        “竖子欺吾!”李泰将房中大大小小的摆件砸了个稀巴烂,肥胖的身体一起一伏,面目狰狞,让下人们纷纷躲避。这位越王殿下的脾气越发暴躁,还是待他自行平静下来才过来收拾残局吧。他们都有了经验,若是谁敢在此刻去劝解,必定没有好果子吃。比如,那位晴小娘子,仗着自己一向得宠,端了一碗参汤前去慰问安抚,不料被越王殿下一脚踹去,踢到胸口,一碗砸得头破血流,被拉到柴房,不许请医问药,如今早就剩最后一口气了。

        李泰的行为很快被汇报给李世民,李世民大怒,派人锁了越王府,令李泰每日在书房抄写《三字经》一百遍,三月后看其是否悔改,再行处罚。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93/93855/4751184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