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 >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除了贵祥和知书等人长随,管家崔元庆还派出四个健仆跟随。自从小郎君能言能动后,就成了几位主子心尖上的人。不过,小郎君这般聪慧且性情温和,能不惹人心疼?

        唐长安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长安志•;;东市》),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作为长安城中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的中心地之一,这里店铺毗连,商贾云集,不仅有笔行、酒肆、铁行、肉行、雕版印刷行等,还有赁驴人、买胡琴者、杂戏、琵琶名手、货锦绣财帛者等等。

        崔瑾被宁大娘抱着坐在马车内,一路行来,看得兴趣盎然。贵祥在车外一一解说,很有当导游的潜质。“小郎君,这里便是笔行了!”他指着一排店铺,再过去便是书肆,掀开帘子将崔瑜抱下来。宁大娘自留在车内。

        “这里的笔墨最是上等,小郎君可要进去瞧瞧?”贵祥站在一家名为“瀚墨轩”的店铺前。

        自然要进的。一个长得胖乎乎的小厮立马跑出来,见到被抱着的崔瑾,略愣了愣,随即赶紧拱手道:“小郎君请进,小店有最上等的笔墨纸砚,您需要什么尽管吩咐!”

        崔瑾笑道:“初习字,普通的笔墨就行。”如今刚刚能用手,还不灵便,况且本尊不过三岁幼童,手劲儿尚不足,用上等笔墨纸张倒是可惜了。再说,昨日老爹才从祖父那里坑蒙拐骗了不少上等笔墨,去拜见叔祖父时又得了一些,完全可以书写作品时用了。

        小厮并不因他要的东西价格偏低就变脸,仍是很有职业道德地殷勤引路。这店铺共有三层,第一层卖的是普通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各放置一方,摆列得井井有条。“小郎君,小店的笔大都是徽州宣笔,有丰狐之毫制成的笔,也有鼠毛、鼠须、羊毛、羊须、麝毛、狸毛、鹿毛等等,小人以为……”小厮指着木架,一一道来。

        从瀚墨轩出来,小厮殷勤地将崔瑾送到马车旁,拱手道:“崔小郎君以后有甚需要,小店可送至府上。”崔瑾看了看车门前悬挂的“崔”字雕花木牌,笑了笑,点点头。

        既已到了东市,书肆是必须要去的。在东市,长安大部分印刷作坊聚集于此,众多士子在各大书肆中流连忘返。最大的书肆便是“博文阁”了,据说藏书万卷,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髻幼童,均可找到自己满意的书。故此,里面是熙熙攘攘,但。和后市的书店相仿,在一排排书架上挂了一个木牌,可以按牌索书。

        崔瑾要找的是有关地理人文方面的书籍,也就是所谓的杂书。虽说前世为历史教授,对唐代历史颇有研究,但史书上记载的,谁能说得清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

        “小郎君,可是要寻《急就篇》、《开蒙要训》、《千字文》?请随某来。那边还有《仓颉篇》、《劝学篇》、《发蒙记》、《启蒙记》、《俗语难字》等等,都是专供启蒙的。”一个年约二十余、头戴布巾、身着旧布袍的男子在旁低声道。

        贵祥耳语道:“这是在书肆帮工的士子。”

        唐朝建立后,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科举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特别是太宗皇帝对人才选拔极为重视,使广大出身寒门的士子们有了进身之阶,故此每年滞留京城的士子数不胜数,或是静候春闱,或是四处行卷。但长安居不易,长期滞留,总得先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吧,所以,不少寒门士子或是给寺庙抄写佛经,或是替他人代笔家书,或在书肆打工赚钱。自然,在书肆打工最得心意了,既能免费看万卷书,又能赚取生活费,若非是有一定学识、修养,如弘文阁这类书肆也是进不去的。

        崔瑾笑道:“多谢兄台!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惜小弟不良于行,却又想多了解一些大唐的山川湖泊、历史人文,只得多读几本杂书罢了!”

        “好个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略带嘶哑的声音赞道,见惊了旁人,忙团团拱手致歉。崔瑾转头一看,不由暗叹,好个丰姿峻嶷的小郎君!不过十岁上下,但那气度在人群中却如鹤立鸡群,极为瞩目。

        “敢问是哪位府上的小郎君?”那人见了崔瑾,也甚是惊讶他俊美的面容,不过略微一愣,随即拱手道。

        崔瑾笑道:“博陵崔氏十三郎,不知兄台贵姓?”

        “崔氏十三郎?”那人微微蹙了蹙眉,随从凑到他耳边说了几句,更是惊讶地点点头,笑道,“可是崔侍郎府上的小十三郎?”

        崔瑾眨眨眼,好像自家老爹的老爹也是个侍郎,但不知京城有几个崔侍郎。

        “哦,敢问小郎君可是住在宣阳坊?令尊名讳可是个‘芮’字?”那人见崔瑾有些犹豫,想到他的年纪,便又道。

        “正是。”崔瑾点点头。幸亏自己是带着前世灵魂重生,不然果真不知老爹的名字。对方连自家的家庭住址和老爹姓名都一清二楚,看来是熟人。

        果然,那人高兴地道:“原来竟是自家的亲戚!某是陇西李氏大郎,按辈分来说,正是你的表兄!”

        李家大郎?但是昨儿去崇仁坊李府拜访叔祖时未见到这位表兄?昨日,在京中的两位表叔都是见过的,那位大表兄只比父亲小两三岁。“小弟平日极少出门,敢问是哪位表叔父家的表兄?”他问。

        李大郎呵呵一笑,道:“不是崇仁坊李侍郎家的,不过也是嫡亲的表兄弟。”

        崔瑾暗道,陇西李氏枝繁叶茂,或许是隔房的吧。便拱手道:“恕小弟无礼,见过大表兄!”

        “书肆中不好说话,你我兄弟就近找家清净的茶肆好好叙叙!”李大郎热情邀请道。

        这位李大郎虽气度不凡,但贵祥仍觉不妥。崔瑾却感到此人不坏,便有心结交,便道:“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李大郎大喜,便让随从在前引路。

        崔瑾转头对先前那位士子笑道:“兄台可否将这几本书替我包上?”指着架子上的几本书。

        那士子忙道“好”,但一看,竟有十几本。要知道,虽说到了唐代印刷业已经得到很大发展,但因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费的人工仍旧很多,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有些书字数很多,常常要雕好多年才能雕好,所以印刷的主要还是佛经佛像之类,其余书籍大多是书肆雇人来抄写,比如眼前这位士子便是。既然是手抄本,价格必然不低。至于杂书,买的人少,如崔瑾这般一买就是十几本的更是少之又少,不由让旁人心疼,这得多败家啊!

        崔瑾也觉得有些不妥,自己好像没带多少钱出来。这时,贵祥在一旁提醒道:“可让他们送到宣阳坊崔府,每月结账即可。”

        那士子一听,暗道自己瞎操心,人家能在乎这几贯铜钱?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93/93855/4751182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