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身在大辽 > 第一四二章 春捺钵 二

第一四二章 春捺钵 二


这,就是春捺钵的地方,当杨辉一行人来到捺钵的地点之后,看着眼前的景象,可是把杨辉给惊呆了,如果说,把帐篷,换成房屋的话,这里,就是一个大的城池。[ads:本站换新网址啦,速记方法:,..com]

        “前方可是公主府的耶律公子,还有萧氏兄弟?”

        远远的,有侍卫,还有礼仪方面的官员奔了过来。

        “你们跟我来,这里,是你们的驻营地,记住了,如无旨意,不准进入那些台子里面。”

        台子?哦,原来如此,那边,应该是皇家的驻营地。

        放眼看去,在中间的地方,有一些土台,虽然,上面同样是帐篷,可,那旗帜,那土台,都代表了这是皇家的地盘,甚至,有些类似于宋的皇宫。

        从整个捺钵营地的布局来看,这真是一个奇异的事情!

        不过,此时,杨辉可是顾不上四处观望,而是跟舅舅们迅速的开始架设帐篷,并且准备埋锅做饭,他们谁也没有参加过捺钵的活动,谁知道这一次,需要多长时间。

        “陛下有旨,宣耶律宗辉等四人,于明天卯时准时伴驾。”

        “伴驾?”杨辉有些不解。

        “请问,这伴驾,是什么意思?”萧钰,赶紧给过来宣旨的内侍塞上了一块银子,并询问道。

        “哦,你们是第一次来,不知道,也是正常的,伴驾,也就是给陛下当侍卫,在这次春捺钵期间,你们四人,需要随侍在陛下左右,这种随侍,都是用一些权贵子弟来担任。”

        也许,是看在银子的面子上,这个内侍,耐心的给他们讲解了一番。这个意思就是,这段时间,他们需要给耶律隆绪去站岗。

        这倒是一个新事情,是杨辉所没有想到的,还要站岗。

        “来了,这是你们的腰牌,在整个春捺钵期间,可不要把这个腰牌给丢了,跟你们说,丢了,可不给补。

        这站岗,也不过是每天两个时辰的时间,不过,时间不定,需要每天排班,每天站岗完了,那么,就是自由活动了。

        有了这站岗的任务,才让杨辉更加了解了,什么是捺钵,其实,就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朝会活动而已,也跟前面杨辉猜测的一样,这春捺钵,还有一个特殊的说法,就是在春捺钵期间,会处理一些民族事宜,就是,会有各部落的酋长,族长等人,在此时,前来拜见皇帝。

        那是干什么?

        也许,春捺钵正式开始了,因为,杨辉发现,所有的地盘,算是建满脸帐篷,远的,近的,穿的各式各样的服装的头人,酋长们都到齐了,此时,在附近的一条河上,一个大的帐篷正在架起,明显,看这帐篷,应该是皇帝才会用的帐篷。

        而在河的上游,下游一段地方,都会有士兵,正凿开冰面,难道,他们要捕鱼,咦,不是,他们正在驱赶里面的鱼,是往大帐那边驱赶。

        “众位卿家,随朕来。”

        一会,有士兵跑过来跟耶律隆绪禀报什么,于是,耶律隆绪就大声招呼着人们,朝着那河上的帐篷走去。

        “嘿嘿,开始了,这是头鱼宴,据说,这鱼,是在那边的帐篷里面钩出来的,你发现了没有,刚才,那士兵,就是来汇报,鱼儿上钩了,让皇上前去钩头鱼呢。”

        边上有熟悉这个过程的人,在一边显摆着,好像,他亲眼见过一样。

        可惜,此时,杨辉正在站岗,他却看不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只能在远远的看着人们在帐篷里进进出出,还有,就是听帐篷里面的音乐声,还有喝酒的呼喝声,或许,此时,皇帝不是皇帝,臣子不是臣子了吧。

        头鱼宴,应该是辽代特色的一个宗教活动,据杨辉理解,最初,应该就是为了乞食而有的这么一个活动,年过了,也许,过冬的粮食也吃完了,那么,再吃什么呢,此时,在北方,还是冰雪天,唯一能吃的,也只有河中的鱼了,而且,这河中的鱼,或许,会最好捉,此时,只要在冰上凿出一个窟窿,估计,鱼就会自己跳出来的,自然,时间长了,这个活动就变味了,也许,吃的已经不缺了,可是,此事,却成了一个重要的宗教活动。

        “你们知道么,这里面,有一道最重要的菜,那就是,生鱼片,我可是见过那个厨子,他会把鱼,给切割的很薄,很薄,拿在手上,你都看不到那鱼片,你说有多薄。”

        此时,又有聪明人开始解说开了。

        不过,想想也是,既然在冬天吃鱼,有生鱼片,那也是很正常的。

        “嘟嘟囔囔,嘟嘟囔囔……”很快,IgG酋长,头人们,喝得七扭八歪的,都出了大帐,然后,被他们的手下,扶着回到了自己的帐篷,此时,他们嘴中说着杨辉听不明白的话语,果然是各地来的酋长头人,这语言,肯定是不相同的。

        “快看,快看,陛下出来了,陛下出来了。”

        不要以为杨辉他们站了几天的岗,就见到耶律隆绪了,没有,他们,只是在外围站岗而已,不然,人们也不会这么激动,见到皇帝了,能不激动么。

        果然,一会一个穿着的衣服,如同戏服一般的大汉歪歪扭扭的走了出来,他,这是喝多了?还是有些热,连帽子都拿了下来。

        不愧是皇上,他的发型,也是很有特色,可不是那些儿童头型了,他的发型,则是,头顶是光光的,估计在不久之前,还精心刮过,不然,不会这么亮。

        然后边上,这是一圈小辫子,明显,耶律隆绪这个脑袋,不是为了方便,而理成这样的发型的,而是为了显示,他是皇帝,他想理成啥样的,就是啥样的。

        不过,这只是杨辉猜测的而已,这辽人的发型,各种各样的,根本就搞不明白,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不像后世的满清,那发型,就是一个瓜皮脑袋,然后,扎着一根小羊尾巴。

        此时,再看一些青年人,则是都学着杨辉的样子,留短发,是的,通过商盟,明显,都学会了短发这一招了,短发,要好看起那些奇形怪状的发型,就是一些女子,那也是留着杨辉他们这样的短发。

        甚至,杨辉还发现,有几个老头,啊,不,老大臣,也是留着他们这样的短发,因为时间有些短的缘故,他们原来的发型,明显还有些痕迹在那里。

        杨辉没有想到他,竟然引导了辽国的发型新风,不错,不错,不过,仔细看看,那些奇形怪状的发型,真的很难看,也不是说难看,而是感觉,有些幼稚,如果说,是给孩子留这么一个发型,会显得有些意思,可是,如果成年人留这样的发型,怎么看怎么感觉别扭。

        从发型的改变来看,不是他们自己不知道难看,而是,他们没办法,这是一个传统而已。

        如果说,这发型,真正有什么意义在里面,其实,也已经失传了,因为,杨辉就是没有打听到,这发型有什么意思。

        里面就是有一些意义在的话,也会因为战争的原因,导致失传了。xh118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9/9519/51382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