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白骨精养成记 > 第10章

第10章


第十章生活的主旋律“简单的C大调”

        “每个人的生活都渗透着美丽的音符,有动人的C,有悲伤的E;有高音的和弦,也有低调的伴奏。如果能够用钢琴调试的,那就是一首不错的生活乐章…。”

        随意的生活

        于筱茹的生活因为失去雁这样一个好朋友后,变得单调了很多,。以前她们总是在一起互相谈论生活中的忧愁和哀伤,享受共度人生的欢笑和快乐。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生活得更充实些。失去好友的她开始慢慢地寻找生活细处的乐趣,培养一些能一个人感受的情絮。

        因为雁的逝去,她对人生也变得豁然了些。因为生命就一次,谁都应该对自己负责,谁都应该对自己,家人,朋友好一些。现在的于筱茹的所安排的休息时间是比较自由的。可以读书,回想一下今天的感受;可以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整天的心情。可以教教儿子看书,做做益智游戏,填补一下两人之间的代沟。儿子长得圆头圆脑的非常可爱,也非常调皮。特好斗,四肢发达,头脑非常简单。原因是于筱茹希望他像自己小时一样接受简单自然的培养方式,不希望太早就给他套上过重的负担。虽然接受过高层次教育,对于下一代教育,还是希望能够比较自然的传授和教育。

        驼色的乡情

        于筱茹内心难忘的是纯朴的小镇亲情,“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教育家的话始终在她的骨子格里流淌。虽然现代化节奏里包含了高度的思考缘于一些想象中热情的挥动,然后获得欢呼胜利的微笑之类的内容,但是无法忘怀的还是女性的,女人的小资情调还有就是本性的享受和悠闲。她曾单纯地以为吃酸菜鱼头和乡间小道的闲庭信步一样是人生的一道风景线,正如荡漾在远方的天空。一只支撑的手高高地在前面指引着,放开所有羁绊,趟开荆棘,追随这只手指引的方向拼命地跑去,融入广阔的世界里,这同样也是人生的一个奇葩。

        生活是缘于平实的土壤。

        于筱茹的公婆都是本份的乡下人。请到城里后克服了很多的不适。一直学习城里人的做事和为人方法。尽管有很多方面的努力,有许多的内心不平衡的克服,但是还是没有魅力完全地完成这种差距的弥补过程。“本性是先天形成,品行是后天养成。”因为本身习惯了泥土和蔬菜的世界,所以要提升到城里人的本性和品行本身对他们也是很艰难的。于筱茹在和他们生活到三年之后就彻底放弃了改正他们的这种想法。因为很多的原因,比如说年轻的一代接触城市的过程和老年一代接收的过程是很不一样的。于筱茹接触城市是从学生时代开始的,是从学习和认知开始的,而父母是从很现实的生活压力开始接触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们接触的也是一些很基础的方面比如吃,喝,住和行。这些都仅仅是城市的基础部分。不过他们能做到一丝不苟,一成不变却是需要恒心和爱心来维持的。吃的方面夫妻俩总是坚持一日三餐都会按时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洋溢着生气的饭桌,闹腾着家里的生气。夫妇俩是做豆腐出家的,所以研究得最深的也是豆腐。早上男的喜欢喝浓浆,女的喜欢喝白米粥,配上几道新鲜的小菜就是不错的中式早茶。偶尔女的心情好的时候小,菜的种类会翻翻新,比如拿手的炒花生,蒜泥拌黄瓜,雪菜豆芽等会出现在桌上。男的心情好的时候,就会出去街上小摊买点油条,大饼,菜包等。中午的时候,因为家里人少,所以不太花心思准备也可以。一般是前一天的剩饭菜热热糊糊口。晚餐因为于筱茹和老公是会回来吃的,所以夫妻俩都会花心思准备一点拿手的饭菜来。比如说江浙的鱼肉,红烧肉,霉菜扣肉等可口菜肴和素鸡,大馄饨,麦芽松饼之类的地方风味小吃。老太拿手的是一些酱油和白糖为主的上海料理,如烤麸,黄花菜,金针菇之类本帮菜,还有很具代表性的王牌料理:清蒸大黄鱼。好吃不好吃于筱茹是无法评论的,但是老人的心意还是很温情脉脉地感受到心底。

        冬天的时候会吃到炖得很熟的红烧肘子肉,冬瓜咸肉汤之类的,让人感觉到暖暖的。家的温馨气息是由西餐的料理来调节的比如焦糖布丁,杂粮面包,芝士蛋糕,烤三明治和煮红酒,还有音乐,舞蹈。于筱茹的公婆刚开始的时候不是很习惯,所以就很拒绝西餐的诱惑。然后,于筱茹想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红薯和芝士奶酪的配对。一种很特别的味道,是朋友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先进吃法,它是中西餐的廉价而美味的结合。公婆还比较能够接受这种创新,否则就一定是又要抱怨吃后肚子适应不了。另外两道点心如香酥萝卜饼和牛肉素肠也是很香甜好吃的。香酥萝卜饼是一份很有名的台湾名小吃。它是用细细的萝卜丝和上肉糜作馅放进圆圆的凹陷的饼胚,揉圆成形后放入油锅内煎炸至黄色为止。热的时候进食香味十足,最好配上罗宋汤。可以享受廉价的低级生活中的精华。牛肉素肠是一道地道的广东菜。是洁白的素肠和黑中透红的肥牛肉的伉俪佳肴,再配上生抽和白糖就是一个很好的组合。

        因为于筱茹还有一个梦就是幻想在梦中的一天和梦中的人相聚在梦中的海洋里。沐浴知识的海洋的同时享受美味佳肴,还能有两目相对的款款深情和信赖真挚。是一个真得很难找到的梦吗?既然已经吃到嘴里,仍然看着锅里的那份贪婪私欲和能够得到发泄的喜悦。

        避风塘的故事

        香港的避风塘在上海的时间迄今为止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上海的料理专家研究说这里的菜的特点是恰到火候。因为这个原因吃的人很多,就多了竞争对手。如台湾的伊加伊,日本的千秋膳房。这些店的存在价值就是总是在竞争对手之间发现缺点。然后提升自身的位子,吸引顾客。经过两,三年进攻的行动。后来的几家店就会基于那家店发展起来。所谓“鱼贝之争,蟹翁得利。”最终得到实惠的还是消费人群。而几家店获得的是店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即是店家的办店宗旨。竞争带给大家的刚好是各个需要的所以就会被称为良性的而受到推崇,反之就会被唾弃,被禁止。

        以前在静安避风塘的时候,发现来往的客人都是风度翩翩的文人墨客,急急匆匆的商人智士。很热闹,很繁华的样子,后来经济萧条时虽然经过很多努力,但是最终退出了竞争舞台。原因就是市场投入太大,老板两年核算下来之后发现赤字超过别家店很多,简单分析后发现激流勇退,适时收手才是上策。老板的店很多,管理起来比较乏力,于是新找进来一个销售总监。销售总监一上任改修店面:围墙由竹楼,草帽,红灯笼配上红辣椒。氛围立刻完全改变,新人新貌新风尚。半年下来,整个店的利润就翻了很多倍。老板一高兴发给他两个红包。销售总监乐呵呵地去泡妞,结果在没有达到高潮的时候就软下来,被妞踢下床后,头上摔了很大一个包,被医生诊断为超前老年脑震荡中风卧床。休息两周后,重回店时发现老板已经换了新人,唉声叹气后想到妞的床上聊伤,竟然发现那个妞已经拿着他的红包潜逃回老家了。

        销售总监在瞬间失职又失财,欲哭无泪。望天长叹后,抱着啤酒瓶一阵猛干,直到撑破肠胃,很快积累三圈肥肉,一夜之间愁得长满白发,眼袋横生,老态龙钟,如换了一个人似的。总监第二天就拎上长衣,踉踉跄跄地踏上归乡,追女人的路途。这好一对痴情郎负心女。如果能多一点郎才女貌的焦点光芒就不会让人感到遗憾。销售总监的眼前所浮现的故乡的风貌又仿佛平添了许多风韵。黄昏的夜色中透出的一丝灯光照亮着前方黑黑的路,望不道尽头的是参差不齐的远方朦胧的景致。

        烤野牛的传说

        于筱茹在听到这个传说的时候很惊奇,因为这个销售总监曾经在于筱茹的表妹婚礼上出现过并且给了于筱茹一个很新的提案。内容是预计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很快地在城市中心和四周开出五家避风塘的烤野牛肉店。因为据说野牛是从新疆维吾尔少数民族的原始森林外的一个很荒凉地方由野生菌菇养成的野牛肉。纯优良品种,不加任何杂质,肉味十足的,吃了绝对能够不需剔牙就进胃的肉,之所以罕见的原因是于筱茹妈在很小就交给于筱茹吃牛肉就要选这样的野牛肉才够味不打咯。因为这样,所以于筱茹对野牛的兴趣是天生的,所以于筱茹公司的采购部长就一直找于筱茹合作购买最好野牛的方案。

        遇事从来不慌的于筱茹也感到比较棘手的地方是虽然吃过野牛肉,其实于筱茹对它的供应生物链却是一窍不通。因而于筱茹无从下手,因为根本就不理解这个野牛的品种和生长方式。专家告诉于筱茹说这种野牛本身很稀少,然后喂养的时候,程序非常的复杂,据说销售总监的妈教他应该是这样喂的,结果销售总监老少皆宜地请了一些根本名无经传的人来把第一批罕见的野牛种子全都放到沙漠里,为了培育出刚劲十足的野耗牛,但是野牛种子在沙漠里因为缺水夭折。结果,害得老板赔了很大一笔钱,销售总监被追杀到流落到天涯海角的悲惨命运。这个故事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的咬文嚼字的黑色新闻。

        于筱茹因为和这个销售总监有个几面相识之缘,接连听到他的这几则曲折坎坷的小道消息,不免为他嗟吁长叹了好久:“毕竟是个好人,怎么就没个好命呢?世事未免太捉弄有心人。”

        *本文版权所有,未经“花季文化”授权,谢绝转载!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64/64587/33411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