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白骨精养成记 > 第7章

第7章


第七章国外职业发展“梦长出的翅膀”

        “一个职业的梦如果在心里埋藏了太久就会被蒙上灰尘。但是如果执着地追寻,终究在某个时刻她又会是心中的一个光环。某一天,在某个地方,它又将如一个可爱的小天使般自然地长出了翅膀,于是就又可以开始飞了起来…。”

        初到日本

        在项目中很久的于筱茹比较了以前的公司和现在的单位,感到前后的差太大并且继续下去也没有太好的发展,所以就给自己的上司说需要出国发展。按人事劳动手续递交辞职信时,竟然被他发现是电打的。因为辞职信没有手写签字是不能产生法律效果的。于筱茹也不清楚当时自己竟然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好在上司也笑笑地并不怪罪的样子,让于筱茹觉得这并不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就决定离开。因为那家公司给出的那个出国发展的机会对于筱茹的诱惑十分大。而且他当初来到这里也是因为出国面试机会的原因,虽然不幸落马,也已经在这里辛苦工作了两年。应该双方都没有什么亏欠的。所以她去了那家新的公司。令她始料未及的是她的新生活因此被拉开了序幕。

        于筱茹到的新公司是一家外企,老板是在日本有十年经验的中国人,五十岁左右,具有这类人很大一部分特征就是体形高大臃肿,但是强壮和持久,是十分能伸能屈的那种体形。几何分析图中曾经讲解过这种结构是刚性和柔性的最佳组合。所有具备这个条件的人就尽力在自己的职业中发挥这个优势,所以老板当了副总,也算国外那家日本公司的海外事业部长。老板姓雷,发脾气的时候的确十分符合他名字的特征。雷声动天。能将当时还不甚宽大的工作室的三十多人震得心里直发颤。另外还有一个瘦小个子的日本人担任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两个人任管理,还有两个女人担任人事和财务,其余的除了四个刚刚凑到的比较刚层次的人负责之外,就是学校刚毕业的学生。总共四十人还不到,看起来是一个力量比较薄弱的团队。其实这个只算是国外公司的一个部门。于筱茹到了这个公司后担任的角色是资深项目经理,任务是去国外的总公司接受项目任务后带回公司的国内项目组。

        于筱茹到公司一个月之后就被公司派到日本去接一个日本旅行项目。同行的有三人分别负责接收各自一个项目。记得飞机到达成田机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半,公司的总务专门在机场等待我们。见了面,寒暄几句后就坐进公司的专用车—一部灰色的中型丰田车,到了公司的时候约九点钟。没想到一个部长和两个技术担当都等候着我们一行人。十分亲切地见面问好之后,就给了我们一个信封和寝室的钥匙。信封里面分别封装我们在日本的生活费,信纸封面写着我们的名字和生活费的数目。当时,我拿到的生活费是十三万(国内的工资除外),电车费用掉一万两千,其余的除掉生活开销之外也所剩无几。

        现场的位置是在有楽町,公司的名字是UNI-SIS。这也是当时日本一个十分有名的大公司,没去过日本的人刚开始都会奇怪日本人的做事风格怎么会如此仔细,其实是他们本身持有的一种新鲜感和责任感促使了这种习惯的养成。于筱茹第一天的时候在公司见到了项目leader,一个瘦瘦的高个男人,约三十五岁的样子,一幅特别坦率真诚的样子。他给了于筱茹一些很好的现场作业的建议,还帮于筱茹买好从公司寮然后再到现场的电车票。第一天,于筱茹和Leader一起去了现场,在入口的便利店买饮料的时候,Leader买了绿茶,于筱茹买了咖啡。咖啡的味道是榛果的,十分润滑,细细地品尝就能体味出其中的所具有的特别味道。Leader带着于筱茹和公司呆在现场的其他成员见了面,都十分热情,不过气氛非常地紧张,如一个大蒸笼,一点点动静总能引起周围的一些十分奇特的动静。那时候,于筱茹对于日本的现场作业还不是非常的习惯,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十分不自在。但是每个人拼命干活的干劲还是非常影响她。

        在日本的两个月时间,于筱茹感到非常的紧张而有序。唯一留下印象的地方就是时间,效率,还有能力。当时的于筱茹所持有的语言和技术的能力都是有些突出的,只是对于日本的交流和工作方式还是适应了比较长的时间。可能是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所以中国人是比较内敛的,谦逊的。可是国外比较推崇一个外在的,强势的作风,因此就需要一些转化来适应这个过程。感到这个距离存在的于筱茹在回国后继续这方面不足的学习和补充。所以她在以后的两年时间左右,花费了十分多的功夫用来认真学习语言和文化,为了和国外所需要得人才的标准吻合。

        日本的梦

        两年之后,于筱茹再次去了日本。因为是受朋友之托,去一个十分有名的公司帮忙干事情。其实当时应下这事情的时候还比较犹豫,当时,于筱茹还在一个国际性的有名的大公司里,但是因为和年轻的老板,日本客户之间出现了一点矛盾,交流无效的她趁着上司有点生气地时候提出另外发展的请求。上司当时因为也比较自信的原因,所以对于筱茹的请求也没有太多的异议,因此前后的事情没有费多少时间就顺利地完成了。

        于筱茹到了日本的现场后,遇见的很多奇特难忘的事情。首先是在这个还有些陌生的世界,所有人的态度都是冷冷的。那种先进社会所崇尚的个人优先的原则,在整个社会的每个角落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匆匆的行人,来来往往的电车,新干线的时速都预示这是一个先进而不断旋转的社会。第一个月的时候是非常的忙碌,真的感觉犹如人成了转动不停的机器。只有在进食的时候能感受到是有生命力的。快速和效率是这个社会的特征:即拥有速度,就拥有优先的筹码。换而言之,如果慢了或是转不动的机器就是被淘汰的时候。因此正如喜剧大师卓别林在《机器大时代》中所看到的,整个社会都仿佛安上了自动化的轮子,不停地转动着。遇见的所有人和事物都仿佛是轮子上快速转动的轮叶,在整个社会的轮轴转动下绕动不停。

        刚开始,可能受国内电视媒体传播的影响,对于日本的快速转动效率是从十分多画面中形成的。前两个月于筱茹几乎都是如机器般转动。只是到了第三个月的时候,才开始慢慢地体味到日本生活的一点点滋味,比如说日本的交通是十分方便的,乘上电车就可以到任何的地方。购物也十分随意,到一个综合超市就可以买到几乎所有的生活基本品。如果是有钱人的话就可以选择一流的商场和高级的会所去休闲,享受生活。当然,所有享受的程度也是非常高级的,可惜那仅仅限于社会中的少数人,大部分人还是过着普通的日常生活。

        于筱茹和同事在国外的生活也仅仅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如果公司不是很忙的时候,没有活干,就只能想办法请假回国。因为相对来说,日本的物价是国内的将近三倍以上。刚到日本的时候,总是将日元和人民币换算后使用,所以三百日元以上的物品,就属于需要考虑的范围。慢慢比较了两边商品的差别,可能是质量方面比较劣质的往往是国内商品。日本国产品的品质一般比较上乘。所以价格也十分昂贵,远远超出于筱茹的消费水平。因此在日本于筱茹几乎是不逛商场的。很多化装护肤品和衣服都是国内带去的。省下来的时间就是去图书馆。于筱茹十分喜欢国外的图书馆和书店,里面总能找到于筱茹比较对口的书籍。书能够填充于筱茹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也能丰富她的头脑,得她更快地成长为适合于新环境中更好生存的人。原版的《源氏物语》,《伊豆的舞女》和《失乐园》等都被看了无数遍。书是于筱茹在日本的漫长生活和工作的唯一伴侣。

        日企的现状

        记得在国外三个月之后,于筱茹请假回了一次国,购物后又应邀出国到一个朋友介绍的现场做事情。这次做的事情比较高级,是属于上流部的事情。事情是比较简单的,不过现场的气氛真是奇特的活跃。感觉更特别的地方就是有趣的语言到处飞。单词是旋转男人脑子的所以单词飞出来后就如转盘一样转动到现场所有男人的脑子里,从而带来一些连动效应。因为到日本后第一个老板欠发工资也不给工作机会的纠缠不舍和现场的这些奇特的现象,于筱茹在这个现场呆了仅一个月就离开了。所以对于上流的现场十分留恋的她因为这个原因对第一个老板内心充满埋怨和不解。

        后来在以前的一个热心同事的帮助下,在日本停留下来。偶然在报纸上看到有一些中国人在这里开的中介公司的广告就试着投了简历,没想很快就有了面试的通知。在热心的神田部长帮助下很快就找到现场的事情。公司是SUN公司的服务提供商:KeywareSolution。原本打算回国的于筱茹又继续在国外工作。在一些热心的日本友人的帮助下,生活上的不方便感觉逐渐淡薄了一些。相反开始喜欢国外一些惬意的生活环境。工作慢慢地稳定下来后就开始学习日本先进的地方。如技术的,生活的等方方面的好的地方。她感到能够学的地方就尽可能地学习过来。并且体味到学习这些的快乐。因为能够感觉到每天都在进步,所以于筱茹在日本感觉十分充实,慢慢地,甚至将当初的每周两次打给国内电话的频率也转化到每月一次。

        现场的内涵

        到现场是和公司的中国同事一起进去的。同事是一个三十七岁左右的男人,独自一个人在国外,家庭的各个成员都是在国内南京。同事是个挺仔细的人,脸颊上部有一块黑痣,嘴角有些很多的纹路,是一个很善于说话和教条的人。其实这一点在后面的交谈中,于筱茹也明显感到他的稳重可靠。同事总是在事情出来之前,就详细地考虑得十分清楚稳妥。在和客户的对应和任务的讲解方面都处理得非常到位。所以于筱茹在和他的共事中感到:他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很让人愉快的,比较有实力的男人。也是一个喜欢自由,耐得住寂寞的,有丰富开发经验的人。他的实际能力在以后约四个月左右一起工作的时候,就清醒地体现在对面的那两个日本管理人员面前。

        与国内的职场之间最大的区别点是:国外现场的实际能力是在无数次争斗,较量中体现出来的。项目管理人是一个四十二岁左右的日本人,旁边是一个年轻的刚从学校毕业的职业人。我们的团队是四个人。平时虽说工作挺紧张,但是气氛还是非常活跃。团队的和谐气氛在居酒屋之中得到充分地体现。

        我们项目成员的聚会是在和民,居酒屋,烧鸟屋等料理屋举行的。每一次项目被完成一个阶段之后,成员们都聚在一起举行一次庆功会。这种聚会一般是由团队的最高领导带领的,然后各级别的领导和所有成员都会参加。在这个聚会的刚开始,一般是由领导来做开场白,所谓的开场白就是由总负责将这个阶段的所有任务及其担当的任务内容细说重复一下,然后所有的人会谈一下自己的关于工作的感受及遇到的困难。并且尽可能和周围的同事和谐贴切,融洽地交流。团队成员共同放松,形成团队精神的方式往往就是在这个场所,在这个时候非常好的进行。因为能够很好地理解,沟通和交流。为什么择人时总是感觉到人员的团队精神素质的重要,这个其实是由现场工作所具有的工作和生活的共同性质决定的…。

        明天的期待

        两年后,于筱茹做完一个大而有名的现场,接着就参加一个新的国际大公司的面试。这是一个于筱茹准备了很长时间终于来到的机会。希望能够比较顺利,能通过面试的她知道自己目前唯一的优势就是长时间的经验,高学历,以及白领的经验和气质。她希望能够进入这样一个比较优秀的团体里去进行更好的学习,工作和提升…。

        不过,目前的于筱茹还仅仅是在为这件事准备着,未来还真的是一个未知数。她相信自己总能在挑战中站得更坚定,更自信。扬起头,她看见了天边的云彩仍然是那么绚丽灿烂,霞晕照耀,仿佛是她梦中的所看到的未来般充满神秘和憧憬。

        非常多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都是有起有伏的,于筱茹也是其中一个。当她感到站起来的时候,就尽力地支撑着:因为可以在很多次的幸运之后,追求那种到达职业顶峰的喜悦,或是在承受压力的时候,享受艰苦拼搏后的来之不易的成功。反之,平淡的生活就是平凡的世界中的平平淡淡,发现很多不平凡的突破,小有成就的无奈和成功前的煎熬。当不得不伏下身来的时候就是无奈地,漫长地学习和等待,再学习,再积累,然后抽练出潜伏在身体中的更加有生命力的东西,发掘出自身可以持续稳定发展的方向uff0euff0euff0e。

        *本文版权所有,未经“花季文化”授权,谢绝转载!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64/64587/33411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