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小人物阿云 > 0106 镇长突访

0106 镇长突访


  0106  镇长突查
望嵩一中的定岗聘任工作,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报岗、竞聘、定岗,总算结束了。
通过报、竟、聘三步,既完成了定岗聘任工作,也对教师们进行了一场面对未来的教育。
大家认识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明白了靠关系和所谓的势力,解决不了在学校聘任中遇到的问题。
观念的转变,职责的明朗话,让大家干劲更足了,信心更大了。
常规教学、学生思想引导,各方面工作的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晚饭后。
镇政府汪镇长办公室。
“镇长,望嵩一中经过整顿,局面大为改观……”
“哦,姚慧,阿云是如何搞得?”
“他们通过定岗、报岗、聘岗三步进行了整顿,使学校无闲人,人人有职责,奖惩凭硬核的制度落实了下去,现在是大事小事有人管,不再是那个松松垮垮的学校了。”
汪镇长放下茶杯,抬头望着姚慧。
“要不,咱过去看看?”
“好啊,我给镇长做向导。”姚慧高兴的说。
“那里,那里,咱们一起去看看。”汪镇长高兴地说。
对于这个学校,他这个做镇长的没少头疼,这几年也曾记动过几次手脚,结果不了了之。哎,文人的事,就是不好折腾。
今天听姚慧说学校的变化,一时兴趣大起。他要亲眼看看,是不是真的像姚慧说的那样?
镇政府和学校只隔一条农忙路,抬抬腿就到的距离。
两人来到学校门口,他走到门口拍了拍门,没有反应。
就又拍了拍门,依然没有反应。
作为一镇之长,进不去辖下一所学校的大门?不由有点急躁。
“要不,我喊喊吧?”姚慧说。
姚慧这一说,汪镇长想起来,这个门卫是挺有个性的一个人。你要喊他的绰号,十有八九他高兴。
汪镇长想到这里,就退后了一步,鼓起气来,开始叫门。
“疙瘩哥!开开门。”
喊声刚落,门卫房的门开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瘦小小伙子,迈着四方步走出来。
看了汪镇长一眼,一边嘟囔着笑着“不喊疙瘩哥,就不给你开门。”一边掏出钥匙打开了大门。
引得汪镇长和姚慧都笑了起来,他们都知道“疙瘩哥”。
借着校园的灯光,看着整齐的校园,两个人通过教学楼楼前广场向教学楼走去。
教学楼里,灯火通明。两个人走到楼前,政教处走出来一位老师。
“你好,请问你们找谁?下课去找可以吗?”老师彬彬有礼地说。
这是本学期新调来的,并不认识两人。
姚慧无奈,只好报出名来。
“这是镇长,想上楼看看。”
老师为难地看看两个人,不知道是真是假,只好求助地向政教处里面看。
“要不,您先到政教处里坐坐?”
政教处里,雷全正在和郑明商量工作。听见门口的说话声,急忙走了过来。
郑明是认识两位镇长的。
“汪镇长、姚镇长,晚上好。”
“郑老师好。”姚慧打招呼。
郑明拉住了汪镇长的手。
“走,我带你们上去看看。”然后和值岗老师打个招呼,带着两位镇长到了二楼。
二楼都是七年级的教室。
大部分班级都是数学课。有的老师在讲课,有的老师在辅导学生们做作业。老师讲的认真,学生学习的专心。
三楼是八年级教室。
有三个班级讲的是物理课,其余的是数学课。
四楼是九年级教室。
九二班教室,张老师正在讲《惯性定理》。
为了不打扰张老师讲课,两位镇长就在窗户外面停了下来。
汪镇长是物理爱好者。在学校的时候,多次获奖。他对物理情有独钟,闲来无事的时候,就拿出手机搜物理习题来做。
现在又是讲《惯性定理》这一简单又不容易说清楚的定理,立马引起了兴趣,不走了。
就那么在窗外站了二十多分钟。下课后,和张老师一起来到教导处,翻看张老师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实录
1  .引入新课
师:“演示”用力推木块,木块运动,停止用力,木块停止。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不推不运动。
师: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也就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师:“演示”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停止用力,小车仍运动,最后停下来。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小车在水平桌面上不推也向前运动。
师: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认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看似都成立啊。到底谁的说法是正确的呢?  “学生观察、思考:初步判断谁的说法正确。”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两种说法产生争议,激起探究的欲望。]
2.新知探究
师:我们分析一下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师: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大家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设计这一实验呢?
生:我们要让物体不受力,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可是我们怎么让物体不受力呢?
师:回忆下“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是通过怎样的一个实验得出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生: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用抽气机不断往外抽气,边抽气边听容器中闹铃发出声音的变化,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推理出如果是真空状态就没有声音传出来了。“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到的。
师: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对大家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回忆“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得出所做的实验,为此实验设计做方法上的铺垫。]
生:我们可以让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最后推理得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师:要研究阻力对运动小车的影响,我们要控制小车在受到不同阻力前具有相同的速度,那么怎样使运动的小车在受到不同阻力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怎样给运动的小车施加由大到小的阻力呢?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生:让小车每次都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生:让小车受到的阻力这一因素发生变化,就需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
[设计意图: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实验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师:  “演示实验过程,大家注意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及速度减小的快慢情况。  (边实验边讲解。)
师:同学们,通过你所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大,运动时间越长,速度减少得越慢。
师:请大家设想,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滑到一个非常光滑、阻力无限小的光滑平面上,小车的运动将如何?
生:  “讨论并回答:将永远运动下去。”
师:这种无限光滑的平面虽然没有,但是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这就是历史上伽利略所做过的实验和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伽利略认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法国的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得出的结论,使人们的认识又深化了一步。笛卡儿认为:物体不受外力时,除了速度的大小不会改变,永远运动下去,也不会改变运动的方向。最后,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得到的结论和物理学家得到一样的结论,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通过介绍物理学史,使学生意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
师:大家注意:“一切”表明这条规律的普遍适用性,没有例外,不符合这条规律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总保持”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只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两种可能。要改变这种状态,物体必须受力的作用。
师:现在大家能知道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谁的说法正确了吧?对此给你什么启示?
生:通过上面的实验及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力的时候,物体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生:给我的启示是,生活经验不一定可靠。
师:刚才我们经历了类似物理学家对“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这一问题的探究过程。现在来放松一下,做一个游戏。比赛用乒乓球拍快速运球。
要求:(1)快速从起点跑到终点,并且球不掉落。(2)跑到终点后立即停下。  (3)活动过程中手不能接触乒乓球。  (两学生到前面进行比赛.其他学生观看。)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前后衔接,为惯性概念的引入做准备,并使学生充分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与外延。  ]
师:  (对第一名)恭喜你获得冠军。(对第二名)你的精神可嘉,谈下你的体会。
生:刚起跑时,乒乓球很容易从球拍上掉了下来,而到终点时乒乓球又容易从球拍上掉下来。不知为什么?
师:我先不告诉你原因。大家一起来做两个小实验。
……
看了张老师的教案,汪镇长明白了张老师讲课好的原因。如果都和张老师这样努力,望嵩一中的教学质量,不提高才怪呢。
“事在人为。”同一所学校,一样的教师,治理的好坏,大不一样啊!汪镇长心里想。
“姚慧,教办的事,我们抽个时间,商量商量?”
“好!听你安排。”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56156/56156154/525813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