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小人物阿云 > 0129 指标之争

0129 指标之争


  
阿云的女儿小玲中师就要毕业了。
工作安排就成了阿云当前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看来得找个时间和关索见个面,说说小玲工作的事。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声响起。
阿云急忙拿起手机,一看是关索打过来的。
正要找你呢,你就打来了。阿云心里想着,就迅速打开接听键。
“喂,哥好。”
“老弟,你过来一下,有点事得商量一下。”
“好,我马上过去。”尽管心里泛着嘀咕,阿云还是爽快地答应着。
阿云骑车往教办去,走着,心里想着,会是什么事啊?一般地说,关索找,好事的少。管他的,反正自己也需要见他,见面再说吧。
进了关索办公室,见郭老师也在。
“阿云来了。”郭老师打招呼。
原来阿云在教办的时候,郭老师是火庙学校的校长,两人关系,还算可以。阿云去火庙,关索将郭战调到教办抓业务,另调布云东去接了校长。
“坐吧。”关索转过来说。
三人坐定,关索开始讲。
“今天在县局开了一个会,主要是说今年毕业生的安排工作。”
阿云一听,立马提起了精神。
“今年是师范生安排的最后一年,但是是合同制。”
“今年的安排政策是指标到乡镇,由师范生和乡镇签订合同,人事档案管理由县劳动局人事科代管。”
关索看了看阿云和郭战,接着说:“咱乡只有两个指标,可咱仨的孩子就有三个人,喊你们两个来,就是商量商量咋办。”
“三个孩子,咱乡只能安排两个,必须有一个先去外乡,过一段时间,再想办法调回来。”
三个人,彼此望望,一时无话。都在斟酌,分析这个事如何处理。
“离咱乡最近的哪个乡有指标?”郭战问。
“阿陶乡三个指标,散会的时候我已经和阿陶乡主任打过招呼。”
“那你的意思,就是咱这仨孩子,得有一个去阿陶乡?”郭战问。
“对。”关索说。
“去阿陶乡以后,能不能保证调回来?”郭战又问。
“能。但是肯定得去一段时间,一年或者两年,到时候肯定能调回来。”关索肯定地说。
阿云一直没有说话,一边听两个人对话,一边在权衡。
“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外地工作,但是又必须有一个孩子去。就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处境,难以硬刚过对方两个人;这个事,估计关索和郭战早商量过了,叫自己来就是卖个人情而已。”想到这里,阿云说:“俩老哥也别为难了,就让小玲去阿陶乡吧。”
“那,也中。让孩子在那里一段时间,有机会我一定把孩子调回来。”关索说。
“你和阿陶乡那边说说,不要让小玲在阿陶受委屈。再者,有机会一定得把孩子调回来。”郭战对着关索说。
阿云知道,喊自己来就这个事。现在事情说完了,就告辞离开了。
回到家,阿云把刚才在教办的事说了,然后就给同学黄峰打电话。
阿云说了小玲工作安排的情况后,又问:“哎,阿陶那边有可以帮忙的人没有?”
“有,我一个同学的弟弟现在在那里阿陶乡政府管事。你等着,我马上骑摩托车过去找你,咱一起去阿陶乡。”
“好。”听黄峰挂了电话。阿云和阿玲说了情况,就出门到公路边等黄峰。
时间不长,随着摩托车的轰鸣声,黄峰来到阿云面前。
“走。”黄峰带着阿云,向东走阳安路,过了隧道,时候不大,又向左拐,十多分钟时间就到了阿陶乡政府。
“当当”黄峰敲响了房门。
“谁?”
“我,黄峰。”
门开了,一个高高个头,略有点瘦弱的人打开了门。
“进来,进来,今天咋有空过来了?”那人看看黄峰,又扫了一眼阿云说。
“这就是我在电话里和你说的。我教育学院同学,他的女儿安排到阿陶这里了,你交代一下,安排安排。”
乡长没有说话,而是拨开了座机。
“啊,不忙。今年安排过来一个女孩,叫——”回头看黄峰。
阿云急忙接道:“小玲。”
“叫小玲。对,望嵩的,你给安排一下。好,也中。那就这样吧。”
乡长挂了电话,对黄峰和阿云说:“安排好了,去阿陶乡中。”
“好,那就不打扰了。我们走了。”黄峰回道。
阿云也表示感谢。
都拉了拉手,告辞离开。
三天后,小玲接到了阿陶乡中的报到上班通知。
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关索、郭战和阿云一起到阿陶乡教办,表示感谢。
大家都是教育系统的老同志,虽不熟悉但也认识,加上是邻乡,又有多重的关系,几杯酒下肚,关系好过亲弟兄。
“亲不亲,杯中看。满上,满上。”关索兴奋地说。
“满上,满上。”
大家行起了酒令,轮番坐庄,人人上阵。
最后,关索也醉了。
没办法,只好打电话,让来两个人,开一辆车来接人,把这一辆车也开回去。
两年后,由于工作调整,小玲到了铁营学校工作。
第三年期末。小玲调回到望嵩镇紧靠公路的芳村小学。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56156/56156154/524863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