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小人物阿云 > 0135 打印店开张

0135 打印店开张


  鞭炮声中,阿云的打印店开业了。
打印店在进出乡政府必经之路的旁边,来往人流量较大,因此推断业务量应该也可以的。
打印店的面积,大约接近二十平方。规模不大,到简单的打印、复印应该可以展开,更主要的是可以降低开支。
由于外出打工的人和家里联系基本上都是通过固定电话联系,阿云就在打印店门口内设置安装了网络电话,开始了话吧业务。
打印店的工作人员,就是阿玲一个人,阿云和小玲下班回来,也到店里帮忙。由于刚开始,业务量不大,在赚不到钱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降低开支了。
阿云打印店开张,给来乡里办事的群众多了一个选择。过去都是去路对面那家规模较大的打印店去打印复印资料,后来就来阿云这里了,因为这里价格便宜,服务态度也好。
今天下午打印东西,张萍买好饭就往打印店奔去,想着吃饭的同时,东西也可以在打印,时间完美利用,简直超棒,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靠近打印店的大门,简直爆炸了…
毕业季,学生们的模拟试卷,排着队的从复印机里翻滚出来…狭小的空间里,人挨人,空气比起屋外雨后初晴的新鲜空气,简直不堪回首。
张萍比较机智,早早的把打印的东西准备在一个文件夹里,这样,可以很快的打印出来,节省彼此的时间,但是,人太多,张萍的东西也太多,有十份,阿云不停的点啊点,双面打印变成了单面不说,十份混在了一起!
在之前,所有人的资料,会被整齐的定在一起,然而,这次张萍秉持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想法,拿起那一摞资料,一页页的归类,最后,用了二十多分钟,差不多,才整理了九份,天哪,到底少打了哪一份呢?
最后,二百五十八页,问阿云“是二十五点八,对不对?我给你转账。”
阿云说:“不用给那么多了,给二十三就行....”
文曲在里面的椅子上,已经坐了好久。村里准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好些资料需要打印,看阿云忙得不可开交,只好在这里等了。
等闹闹嚷嚷的人们渐渐离去,打印店安静了不少。
“云哥,真忙啊!”文曲说。
“你整理啥资料?”
“这样吧,我说着,你打着,咱两个商量着整理。”
“好吧。”阿云坐在电脑前,准备开始。
“这份资料是《望嵩村村史》,内容比较多。”文曲说着,取出了草稿。
《望嵩村简史》
[概况]
望嵩村位于东经112°33′,北纬34°10′,地处中原腹地阳县东大门望嵩镇镇区。四山环抱,汝水界南,成一开阔盆地,汝安路、临木路、太澳高速穿村而过。村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全村总面积17.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36.1亩,林地面积1240.7亩,工业占地面积775.1亩,村庄占地面积1550.9亩,道路占地面积438.4亩,水域面积1848.7亩,园地8.1亩。全村26个村民组,总户数1965户,人口8340人。
县域化肥厂、磷肥厂、水泥厂、岩棉厂等主要工业都集中于此。汝安路南延龙村沿线为村工业园区,临木路沿线东西4公里为村商业区。
从《诗经·汝坟》及历年出土的古墓葬文物并鄤氏币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先人(陆珲)戍蛮子迁此聚居。
考《二十五史》、《水经注》、《辞海》、《中国历史地图册·秦·西汉·东汉司隶校尉部》佐证,东汉至隋朝,望嵩村一直叫广城聚最是鼎盛,村北大虎岭、三道岭(古狼皋山、唐称鸣皋山),横亘东西,系汉后历代朝廷狩猎游玩的广城苑,与上林苑齐名,东汉大文豪校书郎马融写文《广城颂》,赞誉“金山石林,神泉侧出”美景。村西云梦、紫罗二山对峙,系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全国设“八关”之一,称广城关,文人墨客多有佳句。村域东起小寺村西至马庄村有一条繁华的天宁街,云集四方商贾,出土有碑,街中天宁寺遗址尚存。
因居古严庄之左,广城关(紫罗口)外,南水北山,形似长廊,有守关看护严子陵墓之意,故据墓掘《大周故邵州邵阳县令赵府君墓志铭并序》之考,在唐“龙朔之初”,望嵩村曾一度又叫“卫严廊”。后值元末,因河南长达十七年的灾荒,而荒无人烟,渐被解体。
依《阳县地名故事》及望嵩《马氏族家谱》印证,大明洪武初年(1368年),将侍郎马添自山西文水县五渡沟移民“紫逻至左村”,半间房子开饭店,施恩移来乡邻,故更名望嵩,村落又渐渐形成。
因系鱼米之乡,明末清初人口迅速膨胀,同治初年始筑“紫麓寨”,村围寨壕深6米,墙底厚10米,顶宽2米,寨垛厚0.5米,寨墙总高15米,寨子直径一华里。寨门楼成圆拱门洞,进深10米,高五米,镶铁大门,上盖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式砖木结构门楼,东西门楼各镶石匾,西门“瞻云”,东门“望嵩”。民国十五年,又建南北大炮楼,均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上下两层;四隅小炮楼,土木结构,面阔一间,上下两层。村中街道复杂,素称“七十二胡同”,民国十八年,虽然土匪横行,却不敢冒然进寨。
全村共有70个姓氏,其中,
马姓462户,    李姓224户,    王姓222户,    郭姓156户,
田姓118户,    张姓76户,      袁姓68户,      杨姓50户,
葛姓40户,      徐姓40户,      胡姓40户,      董姓40户,
赵姓38户,      吕姓29户,      刘姓27户,      陈姓26户,
孙姓22户,      尚姓21户,      高姓20户,      宋姓20户,
……
[经济产业]
农业:
望嵩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豆类,芝麻、红薯、棉花等,建国初期粮食单产100公斤。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坡地600亩,改造荒滩800亩。相继购75马力东方红拖拉机、五0车9台。至2004年底,粮食单产攀升到500公斤。
水利:
望嵩村南傍汝河,历史上常被汝河之害,却不能引水灌田。
乾隆丙辰年(1736年)贵州开州高才举人邓国藩任伊阳(汝阳)知县,于望嵩村域南,“分疆化界,开源接流”,修建“兴平”渠一条,东西长4公里,宽3米,深2米,灌溉面积2000多亩,民感功德,建邓公祠一座,树碑立传。
1958年至1959年,民修县域盘山大渠,西至寺湾村,东至车坊村,全长15公里。紫逻山以西如今惜坏,仅望嵩界加强管理,常修不懈,确保了1700多亩旱地变成保收的水田。
1974年到1976年,望嵩村开山劈石,填沟凿洞,历时三年,在虎寨村修建“红雨水库”一座,流域面积3.67平方公里,坝高35米,底厚5米,顶厚3米,库容81.40万米3,灌溉面积2000多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态环境。
90年代至今,在村南、村北又建水井12眼,缩短了灌溉周期,进一步扩大了灌溉面积。
1997年,硬化地头水渠1万多米。
2005年,现届新班子复修老“兴平渠”3公里,被省誉为标准样板工程。
手工业:
村域紫逻石(花岗岩),质地坚韧,色纯无瑕,是望嵩的特色资源。紫逻石磨、石碾,历史悠久,畅销全国50多个市县。
望嵩火镰,加工精致,火旺耐磨,畅销省内外,以董氏火镰最为出名。
解放前,望嵩有铁匠炉5家,其中4家兼制马掌。马、董两家曾****、火炮。另有染坊4家所染布料色纯质优,花样繁多,以袁进邦、李四娃两家最有名气。有烟坊3家,加工数种品牌烟丝。有油坊三家,以郭轻、李银两家经营时间最长,成品油质量最高。有豆腐坊三家,常年供村百姓食用。有田景泰丝坊一座,加工绫罗绸缎,供应中原市场。有补锅匠近百人,忙时耕地,闲事游乡。
1950年冬,望嵩(乡)村成立首届手工业协会,会员70多人,李佑任第一任**。
1956年望嵩村铁业合作社成立,主任田福。各路匠人70多人,经营各种农机具及日杂品,1958年,扩建为机械厂,购置车床,生产简单农机具。80年代,率先改制,现由王平承包经营,更名“兴华机械厂”,目前已成拥资1.2亿、产值2.5亿的有限公司。
1962年望嵩村成立综合加工厂,有翻砂车间、木工车间、面粉加工、机械修配等工人达160多人。
村域工业园主要厂矿有:化肥厂、磷肥厂、硫酸厂、复合肥厂、水泥厂、岩棉厂等效益良好。民营企业除兴荣机械厂外另有铁合金厂一家,砖厂3家、机修作坊7家,专业养殖户21家,菜农15家,栽殖苹果、柿子、核桃面积350亩。2005年,现届领导又特在汝安路沿线专设工业园区,并出台优惠政策。
文曲看了看手表,已经七点了,店外面已经暗了下来。
“不早了,就这样吧。明天继续吧?”
“好,明天继续。”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56156/56156154/524638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