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小人物阿云 > 0173 莱西拔萝卜

0173 莱西拔萝卜


  阿云留不住贺水,又不愿意放弃自己交了昂贵学费的事业,决定一个人单独干。
其实,干不干,雄县栽红薯这件事都是一个伤痛。如果说采茶遭遇王松被坑,重用宣军养虎为患都有原因,那么栽红薯的教训是什么呢?
阿云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一是冯元的不靠谱,不可信赖;二是自己团队的管理跟不上,更是主要原因。如果这几个组相离不是太远,贺水就可以随时把握各组的动态,将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如果各个小组有自己信得过和自己有感情的人,就不会为了小利去吃里扒外;如果打乱编组,既是发生问题,也不会造成如此摧毁性的损失。……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管理。依靠感情,永远打不过利益。
几天后,阿云再次出发,这次不是河北,而是到了山东。鲁经理栽红薯后,直接带人去了山东拔萝卜。
阿云接到鲁经理的电话,决定带人过去。相对于冯元,阿云更相信鲁经理。
“紧急通知:由于山东蔬菜基地急需一批工人拔萝卜,特面向社会招工,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工资实行计件制,一个月六千元左右。有意者速和阿云联系报名。报名联系电话:132####6596。”
由于当时正是季节转换时期,农村有的是闲散人力,没有几天,就报够了一车员额。
招工还在继续,阿云需要在家,一边招工,一边联系车辆,送人到山东。所以带人前往山东,并组织生产,只好派老婆阿玲去了。
“你带着人到山东莱西店埠镇,我把位置发给司机,他负责把你们拉到地方,那边鲁经理等着接你们。拔萝卜的活计就让鲁经理安排,你只要带好咱的人,做好思想工作就可以了。不要去干活,你的主要任务是领人。”阿云交待阿玲。
“我没有领过人啊?”
“谁开始就会领?学嘛。”
“那中。”
“记住,有事打电话,及时联系。”
“好,我上车了。”
“注意身体。”
阿云随着阿玲上了车,再次嘱托大家安心干,自己时间不长就过去。
“嘀嘀,嘀——”随着喇叭声,大巴开始启动,阿玲和工人们纷纷透过车窗和站在车旁的阿云打招呼。
大巴一走,阿云骑上摩托车,又穿行在大小村庄之间,招工去了。阿云心想,那里有鲁经理安排活计,有老婆带着队伍,自己还是放心的。现在要努力,多招一些人,争取把前段的损失挣回来。
晚上到家,天已经黑了。
屋子里,妈妈一个人在沙发上斜靠着。听到阿云推门的摩擦声,直起腰来。
“回来了?去哪了?阿玲呢?”
“妈,阿玲有事,出去几天就回来了。”阿云想怎么和妈妈说啊?说去莱西,他也不知道莱西是哪,反而增加她的担心。
“饭,做好了。你自己去盛吧。我去睡了。”
“好,你去睡吧。”
看着老娘蹒跚的脚步,阿云突然感觉老娘老了。阿云记不起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妈妈都是等自己到深夜,看着自己吃点东西才睡下。
“阿玲,那里情况怎么样?”阿云拨通了阿玲的电话。
“到这里才知道,拔萝卜都是在晚上,都受不了。我劝她们坚持两天,看怎么样?大家也都同意,再坚持坚持,试试看能不能适应。现在大家都睡了。你放心吧。”
“好,多做思想工作。挣钱嘛,那有那么容易的。好,不早了,你也睡吧。”
“好,晚安。”
第二天下午,阿云正在招工回来的路上,阿玲打来了电话。
阿云一看,赶紧接听:“怎么?有事吗?”
“都不想干了,想回去。”
“你做做工作,坚持两天就适应了。”
“我说了,大家都不想干。我也觉得干不成。”
“你要是也这样想,那就是问题了。”
“让她们回去吧?她们出心不想干了。”
听到阿玲的叙述,阿云知道阿玲也没有心思再做什么工作啦。这次让她独自一个人带队,已经为难她了。挣钱重要,阿玲更重要。
想到这里,阿云说:“你看吧,如果她们实在不愿意干,就让她们回来吧,都是老乡,也不为难她们。”
“中。那路费咋和她们说。”
“你和她们说,咱也没有挣到钱,干到底免来回路费,现在回来,各拿一半。去时我们拿了,回来让她们自己拿。”
“好,我就这样和她们说。”
次日中午一车人回来了,到了望嵩,阿云接着。望嵩的工人随着来接的家人走了。
燕子有两个老乡,感觉出去了几天,没有挣到钱又掏了一百多元路费,非要阿云给拿路费。
“老板,你说的报销来回路费,现在让俺拿太不合理?”
“咋不合理了?你说说。”
“俺累死不说,也没挣到钱,为啥还让俺拿路费?”
“你没挣到钱?我挣到了吗?你赔了一个人的路费钱,我赔了一车人的路费钱?还不够吗?”
“不说了,不说了,走,走的上车。”燕子拉着两个人回家去了。
阿云看着一车人四散离开,随着自己的家人离去,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不甘。
“不行!我要亲自去看看。”阿云对阿玲说。
阿云坐车到达莱西与平度搭界的店埠镇,已经是第三天后的下午。鲁经理就在这里等他,两人商议明天去拔萝卜菜地现场看看。
农田里,连片的红萝卜地,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处。这里无疑是蔬菜的海洋。
清一色的沙土地,绵软又疏松。
远处有一块地,工人们正在拔萝卜。
现在中午刚过,拔萝卜开始了。阿云记得家里拔萝卜都是先将萝卜秧去掉,再把萝卜拔出来。而这里正好相反,是先将萝卜拔掉,在切秧,然后装在袋子里,在装到大卡车上。
为了保持萝卜的鲜度和硬度,都要在气温升起来前装好车,运走。
所以,拔萝卜都是下午开始拔萝卜、切樱,再装袋、装车,既是晚上不休息也要保证在第二天气温升高前完成任务。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铃声响过。
“喂,你是?”阿云接通了电话。
“老乡,我是新泉县劳务公司,我在你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拔萝卜的广告,那个活怎么样?”
阿云将这个活需要夜间干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双方商议了利益分成。新泉县将人发过来,由阿云安排活计。
“尚经理,你能上多少人?”
“一车人吧,就是四十多个。”
“那好,我在这里安排生活,生活费从工人工资中扣。”
“好,就这样。我们的人两天最多三天到位。”
“好的,再见。”
事情定下来,阿云用了近千元买了一套液化气炊具和餐具,又购买了食品、佐料,等着新泉县工人的到来。
第三天下午,新泉工人到了。
“那里有空调?”工人下来车,到临时工棚看了看,有个工人问道。
“是呀,说得有空调,空调在哪?”
“骗人的。”
“啥球条件!”
几个工人吵成了一片。
正在工棚里布置增加风扇的当地中介郭磊,不乐意了。你们发两句牢骚也就算了,怎么能如此放肆起来?
“来,我问问你们,是来干活的?还是旅游的?是来旅游,宾馆里有空调。是来干活的,就是这样的条件。你们嫌风扇少,可以给你们增加,但你们想要空调,我告诉你们,没有!我不管你们那里劳务怎么和你们说,到这里就是这个条件。愿意干,就留下来,不愿意干,就走人。不要在这里烦人,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郭磊连珠炮的训斥,一下子镇住了大家。大家你我彼此看看,心想我们就是来干活的,不是享福的。
“抓紧时间,把行李拿下来。”尚经理提醒大家。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大家急忙从大巴上取下铺盖,整理自己的床铺。
看大家稳定下来,尚经理和阿云商量一起去工地(也就是菜地)看看。
郭磊、阿云、尚经理几个人到了菜地,尚经理一路向郭磊打听有关的问题,然后拍了一些照片。回到驻地,向工人介绍了阿云,就随车回去了。
阿云决定,由于工人们坐了一路的车,比较疲乏,就上大家休息休息,明天再干。
这些农民工们,年龄大些的,就躺在床上聊天。年轻的丫头媳妇们,撒野似的跑到了外面,拍照、玩耍去了。
夜里,天竟然下起雨了。谁知,这一下,就下了三天。
下午,郭磊说有一家五亩地的萝卜要拔,问能不能拿下?
阿云去征求新泉带队的意见,她们商量后决定拿下。
下午三点多,几十个人到了地头,阿云讲了拔萝卜的要求。大家听了,直接下地开始拔萝卜。
大家兴致勃勃,笑着,干着,甚至还有几个唱起了流行的歌子。
看看天黑了下来,拔掉的红萝卜,满地都是,已经装上的袋子,一个挨一个,有的人看着萝卜袋子和高大的卡车犯愁了。
“咱劳务没有说装车啊。是不是?”
“就是。”
“这车,咱不装。”
“对,咱不装。”
又有几个人吆喝起来。
带班的来找阿云,协调不装车的事。
“这不行,这个工作,就是这样的。你们说你们劳务没说,真的说没说,我不知道。但是我和你们劳务讲过,并且昨晚开始干活之前再次说过。你可以给你们劳务打电话。”
带班开始打电话,过了一会,对工人说:“抓紧时间,赶紧干吧。”
东方的天空出现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忙了一夜的工人们,有的在喝水,有的坐在袋子上休息。
阿云待大家休息一会,让人送饭过来。
吃过饭,大家把车装好,就快十点了。
打发工人先走,阿云和郭磊丈量面积。
等阿云回去,才知道这群人决定罢工不干了。阿云急忙和尚经理联系。第二天下午,尚经理带车来把新泉的工人拉走了。
“你好,我们这一来一去,就路费一项就赔了两万多元。”尚经理说。
“你知道我这里化了多少吗?餐具炊具蔬菜油面,我管四十多号人吃了四五天的饭。到现在,我没有一分钱进账。不过我告诉你,她们干的一天的工钱,讨出来后我会按约定给你们。”
“好吧。”
挂了电话,阿云就开始给郭磊打电话,好不容易打通了,才知道郭磊去了平度。至于是不是去了平度?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只有天知道。
阿云就在这里守着,有空就联系郭磊。
一晃,一个星期过去了。
阿云知道,郭磊在有意躲避自己。自己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是很难找到郭磊的。
阿云从自己的账上给尚经理把钱转过去。
然后,去见鲁经理,述说了这里的情况。之后的几天里,随着鲁经理看了挖土豆、分割鸡肉的活计,考虑到家乡人的“战斗了”,也都放弃了。
这一次不甘,就这样结尾了。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56156/56156154/522014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