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逆影西蜀烽烟决 > 第49章 出师再表

第49章 出师再表


赵统和赵广进宫向刘禅报告赵云的死讯后,刘禅也显得相当悲伤,并下令厚葬赵云,让兄弟俩守坟百日。

        赵统说刘禅听闻消息时也是捶胸顿足,垂泪不已,嘴里说着:“若无赵将军,吾命早休矣。”的话,可是,我不知道他这样多少是真心,多少是演戏,他一向是一个极会做表面功夫的人。

        赵云下葬那天,天降大雨。我乔装跟随我爹出府,想再送赵云最后一程。

        这个季节的雨,寒凉沁骨。雨中众人望着竖起的石碑,静默肃穆。

        我没法站在赵统身边,只能看着他垂手而立,神色凄然。他没有哭,微微弓起的背脊似乎承受着巨大的重量。

        仪式已毕,众人皆散,但我爹却依旧立在墓前,眼中含泪,神情迷离,虽然我举伞立在他身侧,但雨水还是打湿了他的半截衣衫。

        “子龙……汉室无你,何以克复中原啊。”我爹抚着赵云的墓碑,悲戚道。

        “爹……”我咬了咬嘴唇,“你也要小心身体。”

        “是啊,丞相,您也要小心身体。”赵广也过来劝他。虽然他现在不是丞相之职,但众人依旧这么称呼他,他曾再三纠正,可无人改口。

        “丞相,家父生前心系北伐,您乃国之中坚,北伐之路,任重而道远,您要保重贵体,不然,何以复兴汉室啊。”赵统亦晓以利害。

        听了赵统的话,我爹长叹了一声,放下了手。他又伫立了一会儿,才转头对我说,“兮儿,我们回府吧。”

        我点点头,走之前对赵统说:“你们两兄弟要节哀,不要太伤心了。若有任何事,都要派人来相府来告诉我。”

        “我知道。”赵统握了下我的手,“你也不要总是来来去去,车马劳顿,太伤身。”

        我嘴上答应,心中始终有点叹息,我现在实实在在成了一个瓷娃娃,似乎周围所有的人都怕我摔了碰了。其实我身体已经好了很多,尤其在我恢复到可以进补以后,刘禅几乎要把宫里御药房的所有补品都搬丞相府来,没事就让医官给我变着法地开补药,补得我都有点怕自己会不会得高血压。

        虽然这一次的北伐因为子龙将军的故去而推迟了,但我爹的心思却一直没有断。赵府七七做毕之后,我爹又递上了第二张《出师表》。

        在历史上,这张《出师表》,也就是俗称《后出师表》的作者是存疑的,在后世有着很大的争论。有人说此表作者非诸葛孔明,乃是有人模仿所作。可表文中对现下形式的理性分析,对复辟汉室江山的殚精竭虑,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绝,都让很多人相信此文就是出自蜀相之手笔。

        因为对这件事的好奇,我一直在关心我爹是否写了表文,总想着他什么时候要是写了,拿出来看看,也好还原一下历史真相。

        所谓功夫不负有些人,十月底的时候,我探得我爹果然准备上表刘禅,二次北伐。

        为了看那篇表文,我特别晚上熬夜到他入睡以后,端着盏不怎么亮的油灯,像做贼似的轻手轻脚地跑到书房,进去找那篇表文。

        其实在那个年代,偷看呈给皇帝的表文,是可判杀头的重罪,不过仗着刘禅不会对我怎么样,我想他也不介意我先看一下。

        我在屋内找了一会儿,才在一个壁龛内找到那篇表文。

        因为不太敢点大灯,所以我仍然只能凑着这我端来的那盏小灯,眯着眼睛看起来。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子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托臣而弗疑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对于《后出师表》,因为存在争议,所以不像《前出师表》那样,是中学必背篇目之一,因此我不可能熟悉到能背出来。但我也了解这篇是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开篇,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结尾,中间列举了六条“此臣之未解”的出兵理由。

        我在灯光下把这篇东西读了两遍,循着记忆里面的痕迹,觉得怎么看都是后世读到的那篇。可是,既然的确是我爹所作,为什么会产生争议呢?难道仅仅是因为陈寿没有收录在《三国志》和另辟的诸葛亮文集里面吗?

        我正在纳闷,突然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抬眼一看,发现因为我对油灯凑得太近,折子竟然烧了起来。那丝质的东西一点就着,我拍都来不及,虽然一拍就灭了,但是奏折俨然已经烧掉了一个角。

        这样的奏折绝对不能呈上去。我心里哀叹一声,怪自己太粗心大意。唯今之计,只有再抄一份,我能模仿我爹的字到九成,要瞒过我爹是不可能,但其他人估计没太大问题。

        要写字就不能用小灯了,于是只能挑亮大灯,拿出一边没写过的空折子,把那本被烧过的拿过来誊写一遍。好在篇幅不是太长,所以没用太多时间便大功告成。

        我抖了抖奏表,心里有点沾沾自喜,能冒充诸葛亮给刘禅上表,还是千古名篇,虽然只是抄写一下,但还是够让我骄傲。我正呼呼地吹着墨迹,突然门被推开了,我爹踏了进来,我甚至还来不及收起自己吹气的表情,就看到他一脸严肃地看着我。

        “你在干什么?”我爹看着我手里的两份表章,他语气中并无责问,但也让我觉得心里一凛。

        他刚进来的时候我已经嚯地站了起来,被提问之下低着头,想想也没办法隐瞒,于是只能给说实话。当然我不会说是我看一看这是不是后世传篇的《后出师表》,只说是好奇想看看。

        我爹听了后,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下来,把我抄的那份拿起来看了看,折好放在一旁,然后又拿起自己写的原件,顺手就放在灯火上点燃了。

        我想去拉他的手已经来不及,表章瞬间烧了个大洞,我看了心疼,念到,诶哟爹诶,您是烧掉一张表章无所谓,我本来还想拿来观赏观赏,或者找个瓮密封起来。要以后我真有回去的可能,我还可以把这东西挖出来,到时候学界一定掀起波澜。

        这样的转念之间,表章已经灰飞烟灭。

        “以后要看什么直接问我拿,只要能给你看的,我都会给,不能给的,你也好自为之,不要枉费心思。”我爹摸了摸我的头,“知道了么?”

        “是,爹。”我答应了一声,心里依旧有些懊恼。

        “好了,快去睡吧。”他温言道。

        我只能照他的话,回房休息。躺在床上却不怎么有睡意,脑中开始海阔天空地思考起来,突然之间,一个念头跑到我脑海中,该不会就是我重新抄了一遍表章,让谁看出了端倪,所以几十年后陈寿在整理我爹的文作之时,没有把这一篇收录在内?

        可是我模仿得已经很到位,表章除了刘禅之外,能看到的人极少,应该不会有什么纰漏吧?那又是为什么……

        想了一晚几乎都没什么结果,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我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我想那个表章应该是没有被识破,我爹上了出师表后不久,就重回汉中,操兵备粮,准备再度出兵。

        我这次没有跟随,一方面我身体还没有完全调养好,一方面赵统还在为他爹守墓期间,我不想就此离开。而且我知道此次北伐在陈仓城碰了个大钉子,用不了多少时间我爹就会回兵,并没有太大跟随的必要。

        我爹到汉中后不久,接到东吴都督陆逊在石亭大败曹魏将领曹休的消息,他料想魏军大举东进,此时关中兵力必定空虚,因此决定再次北伐。

        于是他整顿人马,领兵出散关,往陈仓而去。

        我爹一离开成都,丞相府就安静起来。

        瞻儿虽然才两岁多,但为了约束一下他“豪放不羁”的品性,我娘准备早些教导他,于是便让他和攀儿一起学习。想来也真有趣,这俩小毛孩,一个两岁,一个五岁,小的那个倒是大的那个的叔叔,这个年代的辈份让我有些哭笑不得,虽然在他人看来这很正常。

        瞻儿这孩子倒和诗书很有缘分,坐到书案前就不吵不闹,我娘学富五车,所以亲自教导,瞻儿小小年纪也像看得懂听的懂一样,认认真真地听,可让我娘觉得欣慰不已。

        只不过我弟弟这一去读书,我就更加悠闲,无事之下竟迷上了雕刻。

        其实一开始就是因为在书房里面发现一个盒子,里面是我爹放着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木块木条,还有一些雕刻工具和弓弦之类的材料,我爹本来是用来制作一些装置的模型。后世对诸葛孔明的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比较了解,其实他平时做出来的东西多得多,但不是样样都成功。不过他只有在政事稍稍空闲的时候才会研究这些东西,所以我也只见他摆弄过几次而已。

        他如今既然屯兵汉中,这些东西用到的机会更小,想着他应该不会介意,便自说自话地借来玩玩。

        这一玩之下就有点上瘾,雕刻不但对我手上力气的恢复能起到很好的练习作用,还让我挺有成就感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伤手,尤其是一开始摸索的时候,我很快就英勇无敌地让自己的十根手指都负伤了,虽然都只是小小的皮外伤。

        但是,我的第一件作品却也渐渐地在我手中形成了。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44/44773/26488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