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崛起之新太平天国 > 第四十三章 幼王自刎闽江岸

第四十三章 幼王自刎闽江岸


李秀成被绑后,清军并没有遵照约定,而是继续围杀太平军。见此李秀成悲愤之极,最后把关押自己的屋子里的火烛打翻,投身火海了。

        李秀成身死的消息迅速传到了正在南平地区作战的太平军耳中。不过由于消息的不确定性,对于李秀成的境况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投降了清军,身死是清军放出的烟雾弹,有的说李秀成奋战而死,有的也说他逃出生天,躲进了深山。

        此时南平北面的茫荡山下正驻扎着幼王的大军,中军大帐内,幼王居首而坐,列王刘德义、天将刘印宏和利王朱兴隆坐在下方,他们正在商量李秀成兵败的事情。

        只听刘德义说:“我觉得这消息肯定是假的,仕王忠肝义胆,虽然有时候有些傲气,可他对幼王还是很忠心的。”

        “我不这么认为,仕王平日里已经露出厌恶这场战争的意思,我觉得投降的消息可靠些。”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朱兴隆,俩人立刻争论起来,甚至要大打出手。

        刘印宏也觉得李秀成身死的消息不可靠,毕竟仕王那是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颇有手段,怎么可能就这么死掉,而到现在还没见到他的踪迹,肯定是投降清军了。其实刘印宏和朱兴隆这是在变相地向幼王表忠心,毕竟幼王对于仕王是有意见的,如今仕王不管身死还是投降,幼王的内心未必不是高兴的,这段时间他把大军已经牢牢控制,难道还要和他唱反调,这不是自寻死路嘛!

        其实幼王的心里也是很矛盾,既兴奋又落寞,兴奋的是自己终于不用再担心李秀成威胁自己的地位,落寞的是太平天国又陨落了一位大将,恐怕太平天国从此再也没有他这样能征善战、具有高瞻远瞩思想的人了。但是想到自己如今还在控制着十五六万的大军,还有一帮年轻的将领在追随着自己,这份落寞很快消失。他看了看刘德义,知道这位王爷是个桀骜不驯的性子,但是对于天国的忠心也是无人能比的,知道他有意维护仕王,但觉得天国的老人没几个了,不想再动杀念。

        “好了,你们别争了,咱们还是等探子的消息吧,我也相信叔父他老人家不会背叛天国,可是终要用事实说话的。”见幼王如此说,几人不好再争论什么。

        正这时候突然外面来报,说有探子回来了。

        就见一个士兵快速进入营帐,满身的尘土,汗水浸湿了铠甲,看来是没有停歇一路奔跑回来的。

        “报,王爷,仕王他投降了!”

        “什么?”反应最大的是刘德义,“你慢慢说,怎么回事?”

        “是这样,我一路南寻,最终遇到了溃败的部分仕王士兵,他们说仕王投降了!”

        刘德义抓起茶壶摔在了地上,愤怒道:“这个叛徒,我要去杀了他!”朱兴隆苦苦相劝。

        “刘老哥,你消消气,我觉得这肯定另有隐情。”转身问那探子:“你可打探清楚了,他真的投降了?”

        “千真万确。”这一句话更是勾起了刘德义的怒火,最后刘印宏和朱兴隆俩人才按住他。趁着刘德义没注意,朱兴隆和幼王互递了一个眼色。不错,这是幼王和朱兴隆演的戏,幼王的军队是死的死、逃的逃,根本没有人逃出来,这探子本就是幼王身边的亲信,这戏是做给刘德义和刘印宏看的,也是做给大军看得。

        仕王投降的消息传遍了全军,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内幕,相信清军不说,不会有人知道这个秘密了。

        不过幼王收到了一封信,没有人知道信里是什么,除了幼王自己。李秀成当时写的三封信其实分别是给童容海、文成和幼王的,每个信的内容都不一样。

        李秀成给幼王的信里全是他这些年的一些心得,是用兵和治下的策略,也有对未来天国发展的建议,当时幼王看到后都后悔污蔑李秀成了,他其实也觉得李秀成肯定是奋战而死了,他了解自己的这个叔父,仕王对天国的忠心是不允许他自己投降的。不过一切都过去了,眼下是要把大军牢牢把握住,把清军击退。于是向到达了南平北部的文成部和童容海部下达了反攻的命令,要把南平地区的清军消灭干净。

        此时的李鸿章部达了南平的南部,而南平的北部是闽南提督娄云庆的四万大军,在文成和童容海的后面是紧追不舍的鲍超部。南平地区清军的兵力有十万之众,而太平军合众有十五万之多,这让幼王的信心爆棚。

        这次幼王没有坐在后方,他披挂上阵,决定亮一亮自己的剑,同时提高一下士气,争取一鼓作气把清军歼灭。

        要说幼王也是自小师从名师,武艺不凡,但是这些放在军中就成了花拳绣腿,战场上要的是杀戮技巧,而他却根本没接触过这些,为此亲卫们全都极力护在幼王身边。

        随着南平决战的打响,文成和童容海全力向娄云庆部攻去。文成是打算救出幼王,也知道他才知道南平的义军根本反击不成,他无心去打击幼王的信心,他要做的只能是尽力完成李秀成的遗愿。不错,李秀成给文成的信是要让他救出幼王,护他周全,让幼王率领着天国东山再起,李秀成的信里满是血泪,都是在劝说文成效忠幼王,并且为挖了他的墙根道歉,这些其实文成并不在乎,他也并没打算接受李秀成的建议,一个已经没有了思想的天国又怎么会崛起呢!洪秀全的时代已经灭亡,他只是要把幼王救出,好借他从新收拢各地义军,以此建立新的政权,到那时候将会是一个新时代的崛起。而童容海的信里则也是说的要童容海效忠幼王。这或许是李秀成最后的苦心了吧!可是文成知道,天国或许就在幼王的手里终结了。

        “小佟,把弹药拿过来!”

        “队长,没有了。”

        “什么,都用光了吗?”

        “是啊,没有了。”

        这样的对话在太平军的阵地上到处都是。不错,太平军急缺弹药,看着一步步逼近的清军,士兵们都攥紧了手里的刀柄,只等清军近了就杀上去。

        此时一处凹地里,文成紧趴在地上,不断注视着越来越近的清军。

        “弟兄们,再等等,把他们放进了打,尽量节省弹药。”随着清军的靠近,文成一声令下,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来。前面的大片清军立即倒了下去。可是清军的人数太多了,而且他们的大炮射击精准,只是一轮的攻击就造成了大量的伤亡,而自己仅存的二十几门大炮却没有激发炮弹,稀稀疏疏的落在清军阵营里根本没起什么作用。最后到处是索要弹药的声音,文成见次,命人把大刀准备好,终于清军到了近前,文成一个纵身冲入了清军阵列中,身后的太平军士兵也迅速冲了过去,高高举起手里的大刀,直接向清军的脖子砍去,这一下立刻飞起好多的头颅,鲜血染红了疆场。文成的身上也被鲜血浸透。他凭借灵活的身手在清军里四处游走,收割着一个个敌人的性命。

        童容海从东面进攻娄云庆的大营,也是因为弹尽而迅速加入了白刃战。淮军的阵列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相互配合,达到了非常默契的地步。也让童容海的损失不小,和清军刚一接触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童容海坐在中军大帐内沉默不语,本以为太平军已经失去了斗志,可是没想到他们依然这样强悍,自己的大军更是三面受敌,焦虑不已,不过紧接着传来消息说,鲍超已经从北面赶到,正在袭击北面的叛军。同时也得知高连升率人已经迂回到自己这里,只等着天黑突袭。

        傍晚时分文成和童容海收到了消息,刘德义的四万大军受到清军的猛烈进攻,损失惨重,而在南面御敌的幼王率领六万大军也是深陷囵圄,

        “幼王,您走吧,这里太危险了。”人们劝说道。

        幼王看了看满地的尸体和浑身浴血的士兵,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但却被这惨烈的景象震惊了,难道自己的真的要死在这里吗,天国就这样毁在自己手里吗?不行,绝对不行,说什么也要把清军击退,我还要率领士兵们东山再起。

        “弟兄们,报效幼王的时候到了,我们要齐心协力,这样才能把清军赶走。”一个士兵大声喊道。不知谁带的头,唱起了太平军的军歌,加入的人数越来越多,歌声响彻长空,那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吼声让大家多了几分勇气,一个个举刀砍向清军。

        文成和童容海损失惨重,六万大军在战斗了一天一夜后损失过半,而且剩下的也大多数挂了彩,至于刘德义损失更是没法说,几万大军被人家俘虏了就将近万人,剩下的更是因为弹尽粮绝而士气低落,消息传到幼王那里,幼王显然吃惊不已,怎么会这样,自己的十五六万大军难道还对付不了清军的十万大军吗?这悬殊也太大了吧!无奈,只好让龙岩的陆顺德回援。可是消息传出后一连几天没有消息。

        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最后幼王被围困了起来。而此时的文成和童容海还不知情,而刘德义知道后派了部分军队前去营救,结果一下子中了清军的埋伏,又被困了起来,最终也未能冲破清军的防线。幼王站在一处高地府望着眼前的战事。当发现清军依然有后劲攻击时,陷入了迷茫状态。

        随着战斗的进行,被困的幼王军队开始断了粮食,士兵们人心惶惶,士气极度低落,幼王却无可奈何,本想找朱兴隆商量一下对策,却传来消息说朱兴隆带着部分士兵投靠清军去了,看着坐在身边焦虑不安的刘印宏说道:“你也走吧,带着战士们寻条活路去吧!”

        “我不会走的,幼王,即使所有的人都背叛了您我都不会,我会同清军死战到底。”刘印宏双眼泛红。

        “哎,你又何苦呢,咱们大势已去,我没想到清军的战斗力会如此之强,天国毁在我的手里了啊,我对不起父王啊!”说完痛哭失声,向天王的灵位跪了下去。

        “父辈们打下的基业被我毁了,我无颜面对他们啊,你们可以投降,而我不能,我已经丢了基业,不能再把天国的尊严也丢了呀,你们走吧!”

        “幼王,我不会走的,我会和天国共存亡。”幼王看了看激动的刘印宏,唉叹一声,“罢了,你去给弟兄们说一声吧,他们谁要愿意走就发给他们路费,不愿意走的也发给他们赏金,让信得过的人给他们带回老家,去吧!”说完颓然地坐在椅子上。刘印宏转身离开了。

        不一会儿大营中传来阵阵哭声,但见处处是生离死别的情景,哥哥送着弟弟、父亲送着儿子,哭声响彻大营,人们全为之动容。当哭声停止,远走的人儿没了身影。文成站于众人前面。

        “报幼王,这些都是不愿意走的士兵,他们要与天国共存亡,所在将士共计一万五千人。”

        幼王看看这些昂首挺胸的士兵,大声说道:“弟兄们,好样的,有你们在,天国的香火就不会断,后人会永远记住你们的,传我号令,死战到底!”一声令下,大军动了起来。

        但见锦旗迎风展、烈风啸山川,闽江岸边杀声阵阵。

        幼王激励奋战,战马早已倒毙,此时站在人群中正和一个清军将领斡旋。没想到这清将的武力不错,幼王的身上被砍了几道,有亲兵想救,却被众多的清军纠缠住,不得脱身。忽然,清将身后的清军一阵人仰马翻,但听阵阵吼声传来。

        “天将督军帅刘印宏在此!”

        “督骑校卫长刘天河在此!”

        “灵王骑兵长在此!”

        “幼王,俺杜百川来也!”

        随着声音落下,四骑从人群中杀出,带起一片血雾。但见四八大刀向那清将砍去,由于清将防备不及,被那刘印宏砍下马去,却有清军立刻把那清将救了下去。幼王看着到了跟前的四人,心里悲喜交加。

        “好,弟兄们,咱们势力突围,可能会有一线生机!”说完让人重新牵过一匹战马来,纵身跨上,率领着众人向清军杀去,由于清军的数量越来越多,来回冲杀了几遍也未能突围。再回首看自己的士兵,发现死伤已经过半,还有一千多人被分割包围起来,看得出他们在奋力死战。

        “弟兄们,看来今天是走不了了,来,咱们杀个痛快。”身后的几百骑和几千步兵大声吼道:“杀、杀、杀…..”说完在幼王的带领下向清军又冲杀了过去。

        这一路冲杀到了闽江岸边,看着雄壮广阔的江面默默无语,这里所有的渔船早被清军收走或烧毁,看着空荡荡的江面,众人情绪低落。还是幼王早有打算,说道:“我们不是也没想过可以活着回去吗,如今天意如此,我们又何必心存侥幸,今天就让我们和清军决一死战,让我们轰轰烈烈地杀个痛快吧!”随着幼王的话众人的情绪也被带动起来,纷纷高举手中的大刀,喊道:“杀杀杀…..”就这样又一路向清军杀去,随着身边战士的慢慢倒下,幼王的身边还只剩下一百多个骑兵,而步兵早不知去了何处,生死不知。而此时的李鸿章已经移步到了闽江岸边,看着远处的幼王下令务必活捉。

        随着清军阵型的变换,幼王发现了端倪,他们这是打算活捉自己啊!

        “弟兄们,我愧对天父,愧对父辈们,我不能投降,只能死战,你们如何?”

        “誓与天国共存亡!”众人的吼声不亚于一万大军,让清军听了个真真,但是上面有令,要活捉幼王,清军只好围而不攻。当幼王的身边在没有一个能站立的人时,清军一拥而上。却见幼王拔出佩剑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大吼一声:“父王,不孝孩儿赎罪来了!”一道血箭喷出,鲜血染红了岸边的江水。

        “叛军首领自杀身亡了!”一阵阵喊声传到正在奋战的太平军耳中。

        ;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37/37055/19965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