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电子帝国传奇 > 第一百一十章 数字式无绳电话

第一百一十章 数字式无绳电话


PS:感谢书友无敌鼠的事的打赏,今晚加更一章!

        -----------------------------------------------

        无绳电话机是一种可以进入PSTN的无线双工移动电话设备。

        它由一个连接到PSTN用户线的座机和一个或多个手持无绳电话机构成,在限定范围内能完成普通电话机的功能。

        无绳电话机发展的基础是公共市话网,20世纪70年代,当时经济发达国家PSTN已十分普及,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了普通电子电话机,用电话来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已成为人们的习惯。

        但是电话机要用一根双芯电话线连到电话局,电话机的座机还要用一根四芯电缆连到装有话筒耳机的手柄。

        因此,电话机受到限制,不能随意移动。为此,人们便在其他房间并联一个分机以解决不能随意移动的问题。

        但是如果人在户外活动想要随意打电话便成了一大难题。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一种新型的可移动通话方式产生了,装有话筒耳机的手柄与电话机座机之间用无线电波连接的电话机——无绳电话机便应运而生。

        前世1991年,三洋推出全球电信行业的第一台无绳电话(带答录机),而1993年,西门子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部数字无绳电话,同年西门子创立了“Gigaset”品牌以大力发展数字无绳电话事业。2011年西门子电话正式更名为“Gigaset集怡嘉”。

        到前世无绳电话淘汰为止,“Gigaset”品牌已在全球69个国家中售出超过1亿5千万台数字无绳电话,是世界电话机领域的领导品牌。

        因此,三洋推出来的无绳电话采用的是模拟载波电路结构,缺点一大堆,包括通话距离短,音质差听声辨认能力差等等,注定会很快就被淘汰掉,只有西门子的数字式无绳电话才会长盛不衰,一统江湖。

        其实,在目前的市场下,坚持模拟载波才是王道,毕竟这个市场还是一片空白,还是模拟通信的天下,数字通信才刚刚起步,可能还在实验室里或者应用在某国的军事上,民用的还看不到影儿。

        但是,杨小乐思前想后,还是放弃了研制模拟载波无绳电话的想法,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另一个模拟通信的电子产品-----模拟移动电话的发展历程就知道了。

        1973年,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立了G**(移动通信特别组)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

        直到九十年代以后,模拟移动电话才逐渐的被数字通信电话淘汰掉,因为它采用的模拟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且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

        在前世模拟电话盛行的年代里,大街上随时可以看见用得起移动电话人,一边移动,一边对着电话大喊,现在能听得见了吗?那场景,仿佛是在战火连天的战场,通讯兵对着喊话器不断呼叫:听到请回答一样。

        而前世发明了移动电话并将之商业化的摩托罗拉公司,由于不思进取,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看不清科技发展的方向,最终被其它手机厂商用新的数字移动电话将之超越,这里面最显著的就是前世‘以换壳为本’的诺基亚。

        说道诺基亚,也辉煌了一段时间,也犯了老摩的毛病,被苹果公司为首的智能机厂商打落云端。

        而说到智能手机,拥有3G、4G专利的爱立信和高通公司,前世就靠着专利混得风生水起,甚至把很多山寨厂家压迫得翻不了身!

        说到这里,或许你就应该明白了,杨小乐为什么要选择数字式无绳电话了吧?

        不错,杨小乐就是想靠着研发数字式无绳电话,乘机进入数字移动电话领域,以及之后的3G、4G甚至5G的专利。

        毕竟,现在摩托罗拉公司一定在全力研发他的模拟移动电话,相关的专利也已经注册好了,就在前方等着想进入这一领域的同行们交专利费呢!

        杨小乐才不想进入这个注定命不长久的领域呢,他会设定自己的2G制式,抢先注册前世上网非常便利的网络制式和相关专利,反正时间还有许多,慢慢地研发就是了。

        杨小乐开始回忆西门子生产的数字式无绳电话的工作原理。

        无绳电话系统可分为送话和受话两个方向,即主机和手机。

        两者之间的数据信号和控制逻辑信号在物理上在同一个载频上。故数字信号在传送之前,需进行时域压缩。接收之后,再进行时域展开。

        考虑到无线信道的非理想性,数据在传送之前都要进行信道编码。在整个电路的设计中采用了检错和错后重传的方法,不同的信道采用不同冗余度的编码。

        主要采用了两种检错编码:R-CRC(16bitCRC)码和X-CRC(4bitCRC)码。其中R-CRC码主要运用在A域(控制信号)和要求检错重传的B域(数据信号)的信道编码。X-CRC码主要用于非检错传输的B域的检错编码。

        信道调制主要包括复帧合成和码字置乱两方面的内容。码字置乱主要是防止连续的0或连续的1序列的出现。CDCT的调制和解调都是VCO开环状态下实现的,过多的连0或连1都很容易造成解调器的工作点偏移。从而使得误码率上升。

        频率调制采用高斯最小频移键控的调制方式。调制系数为0.5。标称频偏为288KHz。从基带送来的数字信号经三级低通滤波器的滤波后,直接送调制电路。

        调制电路包括基带和射频电路。

        基带IC包括PMB4925和PMB4725,其中PMB4925为数摸接口电路,PMB4725完成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加密、信道调制;而PMB4725是一混合集成电路,其内部集成了MCU、DSP和BMC(BurstModeController)。

        射频IC包括:PMB4420、PMB4220和PMB4820。这三颗IC和其外围电路完成频率调制和解调。

        BMC完成底层实时性较强的各种逻辑信道的调制和解调;DSP主要完成数据信号的处理;MUC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它对DSP、BMC和其他外设统一管理。电源管理模块对整机耗电的各个部分进行动态调整,使得整机耗电最省。

        然后再开始编写专用的软件,是整个电路能在软件的协调下,开始稳定地工作,并且在在没有通话时,手机锁定在任一空闲信道上。

        当手机发起呼叫时,它将在TDMA帧的后半部分的相应时隙送出一个呼叫请求,通知座机它锁定的信道。座机收到请求后通知手机转到指定的信道,在指定的信道建立通话。座机发起呼叫的过程相似。

        以上这些电路再加上其它外围元件,如听筒、送话器、显示屏、键盘、外壳等等,就构成了整个无绳电话的组成部分。

        而杨小乐目前所要完善的是关于无绳电话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具体的电路结构,杨小乐准备将交给眼下还没有影子的研发团队。

        更重要的是,首先要申请专利,要将这个数字式无绳电话的专利内容仔细地写出来,再交给专业人士润色,防止文字上的漏洞。

        这将是一个全新的电子产品,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和新的技术,尤其是数字编解码技术,他不知道之后的研发团队,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将理论变成实物,再到商业化的产品出现在市场上。

        这些杨小乐通通都没有底,尤其是其中的集成电路,需要从头开始研发,并没有实际的样本可以参照,也没有成熟的产品可以采购,而杨小乐也不准备再度开启自己的金手指将这些集成电路‘设计’出来。

        而是将它们完全交给以后的手下来完成这个项目,毕竟相对于以后的移动电话来说,目前的无绳电话只是相当于一个稍微有点复杂的玩具而已,如果连这个都不能研发出来,比这个更复杂百倍的数字移动电话,到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总不能还是依靠杨小乐自己的金手指吧?如果那样的话,杨小乐还需要花钱组建研发团队干什么呢?

        杨小乐需要的是完全具备自我研发能力的团队,而不是前世那种山寨似的工厂。

        所以,杨小乐就利用每天晚上的空闲时间,开始整理相关的文字资料,形成专利文件,然后交给梁彬,去进行专利的申请。

        余下的时间,开始完善这个数字式无绳电话的整体方案和思路,以及技术标准。

        在刚刚完善一半的时候,某一天,苏菲神神秘秘地对杨小乐说,她已经找到可以勤工俭学的地方了,对方已经答应她,可以让她俩去试工了,如果合格的话,完善就可以上班挣钱了。

        杨小乐虽然不太愿意去,但是看到兴奋的小姑娘那期待的足以化钢为绕指柔的目光,最终还是硬着头皮点头答应去试试看了。

        ;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33/33079/17761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