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海盗1895 >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黎明 终

第一百二十七章 黎明 终


第一百二十七章黎明(终)

        1896年2月14日,6点3o分,天空开始出现一丝鱼肚白。

        “聂士成降了,满清在长江以北再无可战之军,用不了几天,咱们就可以将整个北方一举扫平,嘿嘿,剩下的两湖、云贵、四川这些内6省份就没几天闹腾的了。”周海涛把那封代表着聂士成归降的电报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笑着向站在身边的杨宏、张俭等人说道。

        “天津站不是还有袁世凯编练的三万新军没有投降”张俭声的提醒自己的老板。

        “呵呵,那些新军根本就不算什么,而且袁项城那个人”周海涛笑着冲张俭点点头,对他的敢说话表示肯定后不在意的说道。袁世凯是个什么样的人,恐怕没有人比周海涛了解的更清楚了,被后世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世之jian雄’的袁慰庭如果肯做忠臣,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来。后世对袁世凯的评价不高贬义成分居多,比如窃国大盗、野心家、阴谋家之类的,但周海涛个人认为,袁世凯此人有野心、有胆量、有心计、有能力,但又识时务、会隐藏、通谋略而且懂得什么时候该低头,是个惯于见风使舵的人,是十九世纪末,清朝官员中不可多得的有些本事的聪明人。所以周海涛知道,袁世凯一定不会像傻瓜一样二乎乎的给满清陪葬,他一定会投降,会用他手中掌握的三万新军作为他向新朝邀功的资本,虽然那只是一群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

        “听情报部的人说,那个袁世凯还是有点儿本事的,练兵带兵都很有一套,鬼心眼也不少,手面大方极会做人,与上级和同僚之间的关系极好,生活简朴,从不铺张浪费,对手下人关怀爱护,不克扣军饷,在北洋新军中很有些爱兵如子的名声。”张俭总结着自己得到的有关袁世凯的情报。

        “有本事好啊,咱们现在缺的就是有本事的人,袁项城要是真像你说的这样,以后可以给他个官做做。”周海涛笑着点头说道,不过那笑容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有点儿诡异。

        “这个袁世凯应该是个有野心的家伙,他能跟咱们一条心吗?”张俭有些担心的问道。

        “嘿嘿,你不明白吗?人有野心不怕,有野心的人才会实心做事,认真做事,他们为的就是得到更高的官职,拥有更大的权利,这样的人有用,能用,用好了绝对是治世能臣,前提是你有足够的实力让他服气,让他生不出什么别的心思。像袁项城这样的,让他统领一军或者主政一方,他绝对会做得很好。”周海涛一边说一边示意杨宏和张俭他们坐下。

        “主政一方应该可以,但让他带兵是不是不太稳妥呢?”杨宏问道。

        “兵是咱们给他的兵,军官都是咱们派去的,一个袁世凯能搞出什么幺蛾子?只要国家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有脑子没毛病的人造过反?”周海涛反问道。

        “没有。”杨宏他们都摇头道。

        “袁世凯也是这样,给他兵权又能怎么样?造反?恐怕他就是有这个胆,也没有机会。袁项城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主要不是看他的野心有多大,而是看有没有能让他的野心成长壮大的土壤,呵呵,你们觉得我会给他这样的机会吗?还是你们对自己能把咱们的国家搞好没信心?”周海涛又笑着问。

        “嘿嘿”杨宏他们几个不好意思的笑了。

        “报告,方金鹏师长电报。”一个机要参谋过来报告,“站的三万北洋新军放下了武器,袁世凯投降了。”

        “好。”周海涛微笑着点点头,“命令方金鹏,把北洋新军的那些军官集中看好,满汉军官分开看管,告诉那些士兵,愿意当兵的留下接受整编,想回家的给他们路费。”

        “那袁世凯呢?”机要参谋问道。

        “把他送到北京去,找个地方好吃好喝的安顿下来,等过些日子再说。”周海涛想了一下说道。

        “大统领,北京城,我们看到北京城了。”飞艇驾驶舱的门突然打开了,领航员满脸兴奋的大声喊道。

        “北京!”大家一下炸锅了,所有人同时大声欢呼起来。

        “和鲁伯华他们联系,通知他咱们到了。”周海涛强压着心中的激动,努力的保持着镇定。

        “已经联系过了,鲁长官他们已经在午门广场等着迎接您了,您看,他们派来给咱们带路的飞艇已经到了。”领航员指着驾驶舱前方的舷窗外出现的几艘飞艇说道。

        “你们想看就去,从空中看北京城的机会可不是天天都有的。”周海涛对身边满脸喜色兴奋无比的部下们摆摆手,示意他们不用在意自己在场不好意思。

        舱内年轻的军官们乐的嘴都咧到耳根子了,三五成群的挤到舷窗旁向外张望着,年长一些的则强压着心中的喜悦,默默的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北京!老子回来了!’周海涛在心里大喊道,虽然这个北京,和自己原来的那个有很大不同,但周海涛心里那种到家了的感觉仍然是那样的强烈。回来了,回来了,北京,我的家。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无比的重要,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论你现在身在何处,即使你是在另一时空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老大快到了,慈禧老妖婆和光绪都还没找到,咱们怎么和老大交待啊。”鲁伯华愁眉苦脸的看着王伟。

        “肯定能抓住,天黑的时候不好找,亮了先接着,估计老板不会火”王伟挠挠头,安慰鲁伯华道。

        “去,再去给颐和园那边的部队报,无论如何也要尽快找到那两个玩意儿!”鲁伯华对身边的副官说道。

        “tmd,这帮王八蛋跑哪去了,让老子们好找!”一个班的战士在颐和园北边的庄稼地里搜索着,其中的一个战士气哼哼的边走边骂。

        “少说两句,前面有个村子,咱们去看看,说不定就在那儿躲着呢。”上士班长等了他一眼。

        “找了半宿了,这荒郊野地的,这帮混蛋能跑这老远?”中士副班长看着远处有炊烟升起的村子摇摇头。

        “头儿哪有人!”走在最前面的战士大声喊道。

        “哗啦!”十几个人马上端起手中的枪,把子弹顶上膛。

        “在哪儿?”班长大步走到前面问道。

        “就在那儿!”刚才现有人的战士指着远处村子旁垛着好几大垛秫秸秆的场院。

        “看清是什么人了吗?”班长说着话举起左手,手掌向前,五指张开,身后的战士们马上向前后左右散开,排成了一个相互掩护的松散队形。

        “你们俩过去看看,其他人掩护。”班长看着身边的两个战士指了指前面,那两名战士立刻猫着腰快的向前跑去。

        “跟上。”班长带着剩下的战士,呈扇形向前围了过去,很快接近了场院。

        “头儿,刚才好像就是这家伙。”两个最先到达场院的战士指着一个穿着破烂棉衣,蹲在地上的中年人说道。

        “你是干什么的?”班长警惕的看着那个人问道。

        “军爷,的的是庄稼人这村里的。”蹲着的中年人满脸惊恐,结结巴巴的回答道。

        “这村里的,你这么早到场院来干嘛?”班长紧盯着他又问。

        “军军爷这时辰不早了啊该做饭了家里家里没烧的了我来抱点儿柴火”中年人哆嗦着说道。

        “不早了。”班长抬手看了一眼手表,快七点了。

        “抱柴火?你抱的柴火呢?”副班长看了一眼秫秸垛,又看看旁边的地面问道。

        “我的刚来就让这两位军爷”中年人心的看了看抓他的那两名战士。

        “你姓什么?叫什么?住在哪儿?”副班长放缓了语气问道。

        “的姓李李二狗住在村东面第三家。”中年人眨巴着眼睛说道。

        “你别紧张,我们不会把你怎么样的。”副班长的表情越来越和气,“你们这儿是什么村儿啊,有多少户人?”

        “我们这是大有庄坡上村,有七十户人。”中年人不那么紧张了。

        “村里有地保吗?”副班长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有有,地保家在村北面,从这儿一直走,门口有拴马桩的就是。”中年人指着不远处进村的路说道。

        “哦”副班长点点头,“行了,我们知道了,没你事儿了,耽误你取柴火了啊,走吧。”

        “谢谢军爷,谢谢军爷。”中年人点头哈腰的站起来,陪着笑脸向士兵们鞠了个躬,转身向村里走去。

        “站住!你的柴火呢?家里不做饭了吗?”副班长紧走两步一把拍在那个中年人肩膀上,眼中闪过一道寒光。

        “啊”中年人一个趔趄差点摔到地上,转过身讪笑着,“我忘了,让军爷们一吓吓忘了,我这就去抱,去抱。”

        “抱去吧,别耽误了做饭。”副班长笑着指了指那些秫秸垛。

        中年人一路点头哈腰的走到一垛秸秆前,笨手笨脚的扯着秫秸杆,眼睛不时的向另外两个秫秸垛瞄了两下。

        “这家伙有问题,他绝对不是种地的农民。”副班长悄悄的对班长说道。

        “我知道,他要是庄稼人,老子就是武状元了。”班长点点头,对旁边的战士们打了个手势,向那个中年人努努嘴,战士们无声无息的散开,将整个场院围了起来。

        “别拽了,秫秸垛快倒了。”副班长笑嘻嘻的大声喊道。

        那个中年人一哆嗦,差点跪倒在地。

        “没注意,没注意,让军爷您见笑了。”中年人傻笑着回头说道。

        “呵呵,那你就心点儿。”副班长乐呵呵的看着他。

        “一定心,一定心”中年人连连点头。

        “这么多,你抱得走吗?”副班长指着中年人拽出来的秸秆。

        “多抱几次就好,多抱几次”中年人看着一地的秸秆有点傻眼。

        “那个谁你叫啥来着?”副班长看着那个中年人。

        “李二狗,的叫李二狗。”中年人急忙回答。

        “李二狗是吧?你住哪儿来着?”副班长走到中年人面前笑着问。

        “村东头儿第三家,这是大有庄坡上村”中年人额头上渗出一片汗珠。

        “村里有七十户人是吧?”副班长的笑容变得冰冷起来。

        “七十户,有七十户,地保家就在”汗珠顺着中年人的额头流到脸上。

        “你在哪儿当差啊?”副班长冷冰冰的大声问道。

        “啊?我的没当过差就是个种地的。”中年人又开始结巴起来。

        “你们村儿里今年种的什么?收成怎么样?”副班长脸上已经没有一丝的笑容了。

        “种的种的麦子收成还好还好”中年人汗如雨下。

        “在宫里很久没干过这种体力活儿了吧!”副班长面如寒冰的看着那个中年人。

        “没有有我不是宫里的我不是太监”中年人语无伦次的说着,最后现好像说溜了嘴,自己愣在那里了。

        “这位公公,我什么时候问你是不是太监了?”副班长的话语像刀子一样刺向那个中年人。

        “啊”中年人惊恐的看着副班长,大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姓名!司职!什么品级!在哪个宫当差!”副班长厉声问道。

        “饶命军爷饶命”中年人一下跪倒在地,拼命向着副班长磕头乞求。

        “唰啦!”旁边的一个秫秸垛倒了下来,几个满头满身都是碎草屑的人,狼狈不堪的从秸秆堆里爬了出来。

        “都不许动!手抱头!”战士们举起枪对准他们。

        “老佛爷!皇上!还不想出来吗?”副班长端着冲锋枪看着另外几个秫秸垛。

        “狗奴才!逆贼!怎敢对朕无礼!”一个脸色苍白的青年推到身前的稻草,牛皮哄哄的摆出一副君临天下的架势。

        “哼!”一个农妇装扮的老妇在一个马脸中年人的搀扶下,恶狠狠的看着场院上的战士们。

        “皇”一个有几分姿色的少fù惊恐的叫道。

        “爱新觉罗载湉?”副班长看着那个青年,脸上露出冷冷的笑容。

        “大胆!皇上的”“嘭!”一个三十多岁的家伙蹦了起来,伸手向腰间摸去,一个战士从后面一枪托把他砸倒在地,一支六轮手枪甩出去老远。

        “都别动!下一次就不是枪托了,老子不在乎子弹!”班长凶狠的看着面前的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家伙说道。

        “向指挥部报告,老太婆和儿子都找到了,让他们马上派人来接应咱们。”副班长向身旁的一个战士说道,战士马上从背包里拿出一支大号手枪。

        “嗵!”“吱!”一绿色的信号弹升上了天空。

        1895年2月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光绪的爱新觉罗载湉和他的养母,大清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叶赫那拉杏贞、赫赫有名的西太后、老佛爷,在颐和园北墙外大有庄坡上村的场院里,被中华军搜索队擒获,一同被擒的还有光绪皇帝的皇后和两位妃子,以及掩护他们逃出颐和园的李莲英和另外四名太监、三名御前侍卫。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18/18621/11004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