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唐极品逍遥王 > 第六十五章 终极一班

第六十五章 终极一班


李荣光觉得将作坊放在安国寺和保唐寺,人多嘴杂,对出版大计不利,于是同好直和尚商量好,将安国寺和保唐寺里面的设备全部搬到了自己府上。看小说首发推荐去眼快看书可随后又觉得逍遥王府此后也不见得就冷清,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万一谁在府上放一把火,可就前功尽弃了。

        不得不说大业将始,患得患失的心情能够理解,但李荣光无心之下做出将王府后面已经破败的宝善寺后院收拾一下用来做印刷作坊的决定却绝对是商业头脑的体现。

        宝善寺曾是高家的私人庙宇,整个坐落于高、刘、孙、王几家中间,是用来镇坊的,闲杂人等要想进入宝善寺,必须要通过来庭坊现住人家中的某一家,而直通宝善寺的路则只有高家有,刘行立几人如今与李荣光缔结口头盟约,算是后院安全无虞,若是再加上凶宅的传闻,那放在宝善寺则几可高枕无忧了。

        唯一令李荣光遗憾的是好直和尚也没有神秘老头奚乐山的线索,李荣光连日来派冷言冷语两兄弟多方打探也是无果,心中不免焦急,没有奚乐山的绝活,印刷所需的活字模可就没那么热容易制出了,他必须要做两手准备了。

        大和八年三月初三,国子监招生开学,从各地蜂拥而来的学子充斥在长安城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在去往国子监路上的李荣光一边高兴,一边苦恼。高兴的是,这些贵族子弟,高官之后涌入长安城一定能给新出版的《白氏长庆集》创造惊人的市场和利润。苦恼的是,从昨天夜里,刘弘毅就带着文宗皇帝的口谕命他一定要按时入学,好好读书,争取一两年成为肱骨之才,替皇帝分忧。

        不过看到仇公武一路抱着三匹绢帛直直往平康坊方向行去,李荣光愣愣以为他走错了地方,急忙问道:“小武子,公子我是去读书,不是去泡妞,你拿着布往平康坊走,用意也太明显了吧,不明白的人还以为我去争缠头呢。”

        仇公武一听呵呵笑着说道:“公子最近忙得不见人影,原来是在平康坊逗留来着啊。”

        “哪有,就去过一次,还是谈正事呢。”李荣光脸色一红,色厉内荏地说道,不过说完之后便立即想起鱼幼薇,心中难免一丝苦涩。

        “国子监在务本坊,这务本坊啊就跟平康坊隔着一条东二坊大街。”仇公武自然懂得下人的本分,玩笑可不能开过头,能跟你开玩笑那是主子亲近,可不是下人的权利。

        “啊?”李荣光莫名一喜,这样一说岂不是常常有借口去平康坊附近,没准还能见到小鱼,虽然两人正如李商隐所说的那样“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可看见他多少还是能慰藉一下他对虫儿的思念之心。

        务本坊国子监内,一座恢宏庄严的孔庙立于最显眼的位置,孔庙虽以庙命名,却是儒家圣地,是文人士子争相祭拜的地方,是以成了当仁不让的开学拜师之处。

        庙前左右两侧各立着一个巨大石碑,左侧石碑略显古老,碑名《孔子庙堂之碑》,碑高而窄。右侧那碑稍新,隶书,黑底白字,宽而低矮,是唐玄宗亲笔写就的《石台孝经》。

        孔庙正门口的高台上摆着一排案桌,桌后坐满了形形色色古板的国子监官员,粗略一看约有二三十人。庙前的空地上挤满了各地的才子名流,把他们的下人侍从算上,估计怎么也有五六百。

        李荣光很讨厌这种状况,尤其是那些满口之乎者也仁义道德的所谓文人士子私下里交谈平康坊哪家的娘子有多漂亮,哪家的都知有多伶俐时他就更加厌恶,是以叫上仇公武挤到一边的空地上静静等待。

        前来入学的监生没有人在乎李荣光一个孩子,该大声讨论的依旧大声讨论。

        距李荣光不远处就有几位贵公子正在夸夸其谈,从其前后簇拥的中人来看,这几位多半是十六宅的王孙。

        “听说我的梦中情人要在国子监任教一段时间,我这小心肝忍不住就扑通扑通乱跳。”一位满口黄牙的公子陶醉说道。

        “什么你的梦中情人,就你这丑样也不撒泡尿照照,我的女神能看上你。”另一位皮肤黝黑的王孙立时开骂。

        “怎么就看不上,怎么就看不上,我跟你有什么仇什么怨。”那黄牙立时翻脸,上去就要打人,黑皮不甘示弱,两人之前还勾肩搭背相谈甚欢,转眼就大打出手。

        “两位贤侄在谈什么呢,谈得这么尽兴?”突然一个有些阴鸷的声音传入李荣光耳朵,李荣光转头望去,便见一位身穿紫袍的贵公子皮笑肉不笑地对着黄牙和黑皮说话,四周的人群被他一句话问得鸦雀无声,所有认识不认识他的全都跟着黄牙和黑皮躬身喊道:“参见安王!”

        安王摆手淡淡说道:“客气了客气了,咱们都是同一届的学生,谈什么王爷不王爷的,你们聊。”

        安王说完便独自离开,李荣光看到方才还兀自争论的黄牙和黑皮全都一脸沮丧,黄牙叹息着说道:“听说安王溶正是为了崔姑娘才到国子监求学的”

        黑皮又道:“岂止安王溶,我听说太子殿下最近总嫌崇文馆的先生教的不好,嚷嚷着要来国子监,可你看看这国子监,要不是天下第一美人来此任教,今年能有这么多人?”

        两人说完叹气着离开,李荣光不禁思考着这天下第一美人崔姑娘到底是何许人,竟然连太子也要挂念着,不免觉得众人夸大是非,小题大做。

        正思想间,便见孔庙台上一阵热闹,原来国子监祭酒郑覃从庙里出来,宣布拜师开始,自有国子监的二号人物啖司业主持拜师之礼,啖是姓,司业是国子监的官职,从三品下。

        庙前的士子纷纷献上束脩之礼,李荣光也让仇公武拿上三匹帛去献,自己却早已对这国子监失望几分,除了这孔庙还留有一份文学巨匠的威严之外,这似乎不是他想象中的治学圣地。

        束脩之礼完毕后,郑覃开始分配今年的学科人数,前来报名的学生有四百多人,这人数虽不及盛唐之时的两三千,但也是安史之乱后的最高数。国子监明显没有做好准备,校舍陈旧,经费紧张,师资匮乏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不得不从弘文馆、集贤殿和翰林院借调学士,但饶是如此,律学和算学这两门也终没有开设。剩下的学生分在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书学中。

        令李荣光难以相信的是在这四类之外有一个只有十二人的所谓国子大成班,而他正是这个班里的人,他的同学有安王李溶、成王李成美、纪王李言扬、天长公主李楚烟、郎宁公主李乐君、寿安公主李寒莺、王涯之侄王铎、令狐楚之孙令狐滈、路随堂侄路岩、李德裕之子李浑,最后一个颇有些意外,竟然是白居易从弟白行简的孙子白崇禧。

        这他吗真是终极一班啊,李荣光听了这分配后欲哭无泪。xh118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13/13579/73383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