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一章 四权分立

第一章 四权分立


  应天府。太平坊。

  时近午夜,太平坊这个京城最古老的权贵社区却依旧灯火通明。明亮的路灯照射着枯瘦的老枝,在地面上形成了张牙舞爪的怪异图案。

  紧靠城墙的黄府,今日却因为家主人的突然吐血,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今年刚从理工学院毕业的黄轩本来晚上跟同学相聚,喝了一点酒。这一会儿也顾不上了,开动了家中的汽车,风擎电驰般地就向东华门外的皇家医院驶去。

  母亲一直在旁边哭哭啼啼,让黄轩有些烦躁。可是扭头看了看后座倒在奶奶腿上,头发花白,身材瘦小的爷爷,他的心却冷静了下来。

  曾几何时,这个在自己印象中一直犹如一座大山一般的爷爷,竟然变成了如此虚弱。

  车子停在了急诊室的门口,还没有下车,黄轩就开始大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

  能开的起汽车的人家都不是普通人家,两个医生带着两个护士很快就迎了出来。

  当他们看到车里的竟然是前年因为身体原因而辞去议长职位的黄渊,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将人抬上了担架车,送进了急诊室。

  “轩儿,你父亲不在,弟弟妹妹又小,这可如何是好?”

  老夫人的眼睛从抢救室那边收了回来,看了一眼自己儿媳,不满地说道:“慌什么,你父亲还没死呢。等到断气了,你再哭也不晚。”

  黄轩知道母亲自幼娇弱,没有主见,拍了拍母亲的胳膊,以示安慰。又来到了奶奶身边,像小时候一样搂住了奶奶的身体。“奶奶,爷爷会没事的。”

  芸娘挤出了一丝笑容,旋即又淡了下来。“人生自古谁无死?你爷爷这一辈子励精图治,至死无憾,他近些年身体一直不好,死,或许是解脱。”

  这句话说的黄轩的眼泪立即掉了下来,心里有气不想理奶奶了,但是又觉得不对,擦着眼泪大声道:“爷爷不会死的!”

  他们的动静也惊动了医院的不少病人和医生,听到有相识的人介绍说那是东平公主和家人,其他人也不敢过来打扰。

  这个时候,一个身穿红袍的老人在护卫的保护下走了过来。隔着一段距离,就开口问道:“嫂夫人,刚才看到你们的车进医院,是不是议长的身体……”

  “劳指挥使大人费心了,潜九这是老毛病了。希望他能捱过这一关……”

  哭啼的东平公主看到老人,就犹如找到了主心骨。擦着眼泪喊了一声“姑父”,又啰嗦道:“申直被父皇派去了奥斯曼,也不知道几个欧洲小国打仗,还要我大明派人去干什么。他自己又起了雅兴,说要去黄山看雪,临到老了,天天在京城待不住。如今家翁这样,宇昂他们年岁还小,家里连个管事的人都没有。”

  老人板着脸说道:“你这说的什么话,你今年可也四十三了,还跟个小孩子一样,求人不如求己,你就应该把这个家撑起来,而不是指望别人。”

  不过,他显然也知道面前的这个东平公主是个性子弱的,叹了口气道:“放心好了,议长门生遍天下,谁也不会不管。”

  “那你能给父皇发电报,把家翁的事告诉他吗?”

  “黄山没有电报线路,不过我会让人发电报到徽州的……”

  剩下的话老人没有说,但是众人都明白。皇上虽然跟病重的黄渊君臣相得近五十年,但是他毕竟是君,不一定会为了黄渊改变行程。

  老人看了看眼睛通红的黄轩一眼,闻出了他身上的酒味。“宇昂,今后喝酒不许开车,要是让陛下知道,肯定又要打你板子。”

  “只要爷爷没事,打二十板子我也愿意。”

  两个飞鱼服的锦衣卫走了过来,低声说道:“指挥使大人,疑似朝鲜的细作抓住了,他们反抗的厉害,我们的人伤了一个。”

  老人的脸一片煞气,道:“先把他们的腿都打断一只,再审讯。”

  等两个锦衣卫离去,老人才抱拳跟老夫人说道:“嫂夫人,公务在身,我就不多留了。不过议长去年打发了护卫,我就先留下两个护卫,也能给你们干干粗活,打打下手。”

  老夫人轻声说了一声谢谢,没有拒绝他的好意。自从去年黄渊退休,就将朝廷的护卫全部赶了回去,现在家中只有几个跟了一辈子的下人,还有东平公主陪嫁的宫女,也没有几个能在外面当事的。

  看到老人离去,黄轩忍不住说道:“姑老爷真是威风……”

  老夫人怕他多想,摇了摇头说道:“你只看到他威风的一面,却不想想他的命……你性格软,这辈子都不要想跟他学。等你皇外祖回来,让他把你安排到研究院去当差,那才是光宗耀祖的差事。”

  黄渊点了点头,虽然有时候对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姑老爷的权势有些羡慕,但是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去锦衣卫干。

  他最喜欢的还是在实验室里面,做那些有趣的试验。何况,现在下马桥研究院一等研究员的待遇,就比得上五品官员,而若是成为皇家级专家,俸禄与二品大员持平。

  虽然现在整个大明,也只有一个皇家级专家马迪,但是马迪在整个大明的名声,绝对要比他爷爷这个曾经的总理大臣,议长还要响亮。

  不管是在东洲,还是在南洲,马迪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无数人的热捧。即便是皇室的那些亲王们,在他面前也要小心伺候。

  整个大明,除了皇外祖不算,也就只有一个蓝贵妃能跟马迪媲美。

  不过,蓝贵妃可是斗姆娘娘转世,真理教圣母,大明皇家科学院的院长,还是皇外祖最喜欢的贵妃娘娘,马迪能跟他相比,已经是高高在上了。

  黄轩对物理的兴趣不大,最喜欢的是化学,所以最崇拜的也是那个名义上的外祖母。

  可惜的是,自从几年前她的身体不好,就前往她的封地蓝妃岛了。那里距离大明一万多公里,孤悬海外,想去见她一面,可不是那么容易。

  黄轩原本准备今年毕业之后,就做一趟全球旅游,可是爷爷身体不好,他也不敢出门。

  要不然,他一定要去一趟蓝妃岛。那里可是皇外祖亲口所封的天下第一美岛,所有去过的人都认为是名副其实。

  他更想去见见那个神奇的外祖母,想知道她,究竟得到了斗姆娘娘的什么能力,竟然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发明了成千上万的化学应用产品。

  走廊那边又走过来了一群人,他们是被马夫送过来的弟弟妹妹们,因为担心抢救室里面的爷爷,一个个都哭哭啼啼。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被誉为人间奇秀的黄山,在正统八年就被朱瞻基册封为皇山。

  从那以后,皇山就成为了皇室度假的胜地。不过往年每年都是夏天过来,而今年夏天,朱瞻基去了一趟极西,耗费了三个月,回来之后,天气也凉快了,没有来皇山。

  时间到了十一月底,皇山竟然下雪了。朱瞻基看过多次夏季的皇山,却没有看过下雪后的皇山,一时兴起,就带着卫队跑了过来。

  而冬日的皇山也没有让他失望,被大雪覆盖的皇山松,山间缭绕的云海,在暖阳下呈现温暖色彩的皇山石,都呈现出不同夏日的美景。

  皇家别院位于紫云峰下的汤泉,在大雪纷飞的冬夜,泡着温泉,别有一番情趣。

  朱瞻基今年六十五岁,但是因为长期练武,身体不比壮年人差,即便是现在,羽林卫中的功夫好手,也少有他对手。

  自永乐十三年成婚,这四十七年来,朱瞻基为儿子们选妃多次,宫里增减宫女多次。

  却也只是在正统二十年,他的妃子们大部分都年过四十五了,不能在侍寝,才在大臣们的强求之下,为自己选了十个妃子。

  到了去年,又选了十个陪侍,平日打发一些时间。

  由于妃子们之间年岁差的远,层次分明,等级分明,倒也没有太多的烦心事。

  也就是今年九月,皇后孙娴去世,一些贵妃有了些心思。朱瞻基从极西回来,快刀斩乱麻,直接以今后不再立皇后,断了所有人的念想。

  这次陪他一起来皇山的是去年新选的十个妃子,这倒不是朱瞻基喜新厌旧,前面的妃子,最年轻的也在四十岁左右了,哪里比得上这些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姑娘。

  而且,这次撒马尔罕的西域总督郑宏挑选了一个绝色的波斯美人,很得朱瞻基喜欢,这几个月来,宠幸她的次数,比其他人多了数倍,也很有些离不开。

  他虽然妃子多,但是在民间的名声还是很好的。他喜新不厌旧,对每一个妃子都仁至义尽,从不秽乱宫廷,在老百姓看来,他这个皇上已经是很重情义了。

  温泉房外,传来了李亮颤巍巍的声音。“陛下,徽州府传来京城电报,黄潜九大人快不行了。”

  听到刘万的声音,原本靠在他怀里的两个妃子也都收起了笑容,坐直了身体。

  朱瞻基叹了口气,说道:“吩咐下去,明日早起准备,我看完日出,就启程回京。”

  这些年,当初跟随他的臣子,一个个先他而去,如今比他年岁大,还能看得到的,也就只剩下李亮,杨章德等少数几人。

  不过,这些年崛起的臣子,却也层出不穷,如今的大明朝,依旧是繁花似锦。

  不,现在的大明,远比几十年前更加辉煌。

  如今的大明,甚至要比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更加繁荣,不论在科技,工业,还是农业上,如今的大明,都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欧洲。

  但是,大明也不是没有隐忧,而隐忧,就隐藏在这繁花似锦之中。

  大明的强大,是建立在他一统天下的基础上,他只要活着,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给大明带来祸患。

  但是,他现在已经六十五岁了。在他之后,现在并没有一个能够稳定天下之人。

  原本,他一直在培养太子朱祁镇,可是朱祁镇今年才四十五岁,身体就有些不太好,如今只能在京城养病。

  不得已,他只能现在将精力转移到长孙朱见深身上。

  朱见深生于正统十二年,今年二十九岁。他是朱祁镇长子,皇太孙,为人宽仁儒雅,性格温和,倒也是个中兴之君。

  但是他出生的时候,一帮皇叔全部都分封到了东洲。朱瞻基可是知道自己的那些儿子们,到了东洲之后一个个如同放风的犯人,原本压抑的天性全部爆发了出来。

  这些年,因为自己的压制,加上他们的人口数量还少,没有爆发大的冲突,但是私底下的明争暗斗却不少。

  他们兄弟之间都这样,能指望他们臣服这个侄儿?

  从温泉起来,穿上衣服,朱瞻基已经决定,趁着自己的精力还在,细心栽培这个孙子一番。

  大不了,再来一次造神运动,把朱见深打造成大明新一代的明君。

  打发了两个妃子,房间里面只留下了李亮一人。

  李亮今年已经七十,在内侍里面相当高寿。十年前,他就卸任了司礼监大太监一职,专心在朱瞻基身边伺候。

  但是他的身体也肉眼可见地衰落了下去,朱瞻基在房间里面仅穿一件棉袍,他裹的里三层,外三层,还在火盆旁边烤着火。

  “宫里如今还有多少内侍?”

  李亮回忆了一下,眼泪掉了下来说道:“若是不算看守中都和皇陵的老人,如今还在宫中和各处当差的仅剩下了不到六百人。”

  朱瞻基忍不住笑道:“怎么,还难过起来了?”

  李亮叹道:“永乐爷还在的时候,各地监军,采买,税监,矿监,还有宫里伺候的,有几万人,现在剩下总共不到两千个,让老奴怎不心酸啊!”

  朱瞻基道:“废除太监,只用女官,事实证明,也是可取的。女人虽然比不上男人体壮,但是伺候人方面,比太监更细心。”

  “可是那些监军,采买,税监,都用文官,陛下就不怕以后会成祸患吗?”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关键还是制度。如今民政分离,军政分离,任谁只能管自己负责的事务,就不会出现权倾朝野的权臣来。”

  “那陛下就不该在三十年的时候,弄一个总理大臣出来。”

  朱瞻基知道李亮在担心什么,说起来,这个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可是真正的从无私心,一直为朱瞻基着想的人。

  他笑道:“你也搞了一辈子的政治,还是没有搞明白四权分离背后的意义。”

  李亮不服地说道:“老奴是不懂,可是也知道,不管是法权,政权,军权,皇权都是人来操控的。陛下又如何保证今后这几方不会串联,直接影响皇权呢?如今陛下雄才伟略,自然不会担心,可是以后要是出现主弱臣强的时候呢?”

  这句话说到了朱瞻基的心里,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一点。

  如今没有党派,皇权就像党派。

  而朝廷现在已经被朱瞻基一分为三,刑部,都察院,锦衣卫,大理寺,各地按察司,这些都属于监督,执法机构。

  兵部,五军都督府,海军,地方卫所,都被他划归到了国防部。国防部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总参谋部,皇帝亲任总参谋长。

  而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分裂出来了工业部,资源部,加上朱瞻基又成立了一家外交部,这六个部门组成了新的六部。

  原本这几个部门之间互不管辖,但是在正统三十年的时候,朱瞻基又在六部之上,设立了一个总理大臣的位置,彻底打破了平衡。

  总理大臣是一品,为了平衡,朱瞻基又成立正式的议会,议会成员由退休大臣,各地先进人士组成,负责立法。议长也晋升为一品大臣。

  这还不算完,因为执法机构的级别不能比议长和总理大臣低,否则难以执法。

  所以他在执法部门成立法务院,设立秘书长,秘书长的级别同样是一品,但是他不能直接管辖下面的机构,只是负责协调。

  因为刑部,都察院,锦衣卫这些执法权力,可不能控制在一个人的手里。

  除此之外,朱瞻基成立了一家内务府,专门负责替皇室管理天下财富,取代了以往的太监。

  他们不仅帮皇室管着天下商业,同时也逐渐接手了皇家商业银行和咨情司,这个属于皇室的私人财富和耳目,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内务府大臣虽然只是二品官员,却独立于朝廷以外,不受任何人管,只有皇室能管。

  新六部拥有处政权,看似权力最大,但是他们同时受到法务部和议会的双重监督。

  这个里面,真正说起来,总理大臣的职权,其实还要低于议长。

  议会每半个月一次大会,几乎每天都有小会,原本的六科被划给了议会,让他们对六部的任何的决策,都有否决权。

  基本上,现在的议会,承担的是后世美国参众两院的职责。

  这里面,只有国防部是超然的,只受皇室管辖。

  就连全国各地将士的俸禄,也从原本属于户部的发展银行,换到了皇室直管的商业银行发放,为的就是不让文官有遏制武将的机会。

  权力的重新分配,新设立了三个一品大臣,减少了太监,就等于是削弱了皇权。所以这一点,也是李亮不能接受的。

  但实际上,如今很少有小事还会打扰到朱瞻基,那些程序性的事务,包括一些琐事,都在各部门内部就处理了。

  朱瞻基要求也就是每个月两次大朝会上,各部门要处理事务的存档交上来,以备核查。

  目前看来,处处平衡,相互遏制。但是李亮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那就是一切权利的衍伸是通过人,当主弱臣强的时候,难免不会人心思变。

  可是这一点,朱瞻基也没有办法,他能做的就是建立稳定的规则,然后加强皇室教育,增强皇室与军权之间的联系。

  听了李亮掏心窝子的话,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最起码也不会出现一个昏君,就坏了朕的千秋大业的延续。”

  李亮叹了口气,不再劝了。坐的位置不同,考虑的问题自然不一样。

  他是一个内侍,一辈子考虑的是皇室的利益。但是朱瞻基不同,他不仅要考虑皇室的利益,更要考虑江山的长久延续。

  现在,几乎全世界都是朱家的子孙当权,跟两百年前,成吉思汗的子孙差不多处境。

  那些蒙元人,善于战,疏于治,不到一百年,势力大损,两百年不到,曾经的庞大帝国就烟消云散。

  当然,现在没有能跟大明竞争的对手,但是在治理方面,从来都不是靠单方面的强力压制能持久的。

  不论什么时候,掌握平衡最重要,特别是在他之后的大明。

  何况,现在的大明也不是高枕无忧。因为文明的大步跨进,朱瞻基虽然极力遏制,一些技术不知不觉被人学了过去。

  正统二十三年,老帅郑能,唐赛儿他们占领了后世的乌克兰一带,将兀鲁伯驱逐到了欧洲境内。

  可是在那里发现,他们已经通过改进高温空气室,炼制出来了铁水。

  火枪最重要的就是炼钢技术,至于加工技术,因为大明已经发展了三十年,不管是水车,还是蒸汽机的加工技术已经成熟。

  那些人通过改进加工工序,很轻易就能打磨出枪管来。此后,这项技术迅速扩张开来。

  西方如今火枪泛滥,而大明士兵的火力也没有了绝对优势。

  正统二十九年,西方多国组成的联军,向乌克兰进攻。郑能一心想要占据乌克兰粮仓,结果最后英勇战死。

  而后,大明士兵只能退回了里海东岸。

  而唐赛儿他们的地方军,也丢失了伏尔加西岸的大片土地,如今据守伏尔加河东岸,与对方对峙。

  对方的人数虽然多,火枪虽然多,但是火药不足,也没有炸药,进攻无力,双方现在算是平分秋色。

  反点科技树的现象,朱瞻基早有准备,大明的技术想要普及,让对方学过去就避免不了。

  所以他亲自前往了一趟极西,目的就是为了给己方移民加油鼓气,然后看情况是否继续攀科技树,将对方再打压下去。

  大明的内忧外患并不明显,却已经有了兆头。假如他突然身死,大明注定会大乱一段时间。

  既然明白,那就要未雨绸缪了。

  


  https://www.bqwxg.com/wenzhang/117/117495/4636120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wx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