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再见,咸阳 > 第7章 秦王嬴政

第7章 秦王嬴政


沈洛伊经由魏国进入秦境,奔波劳累了一个半月,总算是进入函谷关了!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地处“两京古道”(长安、洛阳),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它是秦国东面的屏障,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

        望着眼前这座历史悠久的战略要塞,洛伊心里生出一种沉重感。这里承载了无数场战役,见证了万千将士的生死荣辱,也纪录了秦国的兴盛与衰败!两千年后的函谷关,已找不到半丝战争的痕迹。

        进入函谷关,一直向西,不过一两日的路程就抵达秦国都城咸阳。咸阳故城,位于今西安东北长陵车站以东、汉长安城址以北。

        直径80km,随地势高低而建。将南边的秦岭、西边的龙山、北边的山西和东边的崤山黄河作为它外部的城墙。

        沈洛伊仰视眼前的函谷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古代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出远门真的很要命呐!

        从邯郸到咸阳,就算骑马也要一个多月,何况是步行呢!沈洛伊一人一马,一边考察一边行走,可谓是历经千辛万苦。

        函谷关前排起了长队,守关士兵正逐个检查通关符节。《周礼·地官·掌节》中记载:"凡通达于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

        通关符节就相当于现今的护照,出国旅游必备。没有符节,就不能出入各国境内。沈洛伊开始在包裹里四处翻找,总算是找到了她的‘护照’。

        沈洛伊将符节递给秦兵检查,然后另一士兵负责记录详细的信息,最后是兑换秦国的货币。

        沈洛伊向守关士兵询问:“请问,从函谷关到咸阳需要多久?”

        守关秦兵回答:“快马疾驰不过一日半的路程,慢行则数日。赶紧兑换好钱币,快速入关吧!”

        沈洛伊正要去兑换秦国的货币,可是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钱了。旁边的中年男子看见了,于是说:“姑娘孤身一人入秦,是去寻亲?”

        沈洛伊点点头,男子又说:“我看姑娘盘缠已经耗尽,函谷关虽然距离咸阳不远,但是没有盘缠举步维艰。如果姑娘不嫌弃,就随李斯一起做个伴吧!”

        不想竟在此地碰见李斯,沈洛伊又惊又喜:“先生可是楚国上蔡人?师从大师荀卿?”

        “李斯不过是楚国一籍籍无名之徒,姑娘何以知晓?”李斯疑惑。

        “先生入秦实乃明智之举,还要劳烦先生助我一段路。到了咸阳,必有重报!”

        李斯师从荀子,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是始皇时期的重臣。此时李斯由楚入秦,一路奔波略显狼狈,而洛伊也好不到哪里去。

        沈洛伊进入咸阳城,才知晓秦王子楚已死。此时王城的气氛有些低迷,无人嬉笑打闹,丝竹管弦之乐皆绝。

        沈洛伊询问:“先生入秦之后可有去处?”

        李斯望着偌大的咸阳都城,一时也不知往哪儿去,“暂时还未想好,姑娘意欲何往?”

        沈洛伊打算先去投奔吕不韦,于是对李斯说:“听闻文信侯广收门客,欲著书立说。六国士子皆争相入秦,我正打算前去投靠。”

        李斯来秦就是为一展所学,有所作为。他心想:文信侯主揽秦国大政,慧眼识人,礼贤下士,其下门客甚多,我李斯之才必能得到善用!

        “然姑娘是女儿身,这恐怕……”

        “那就请先生再帮洛伊一个忙!”沈洛伊一脸坏笑。

        十月赵政立,是为秦王政。赵政着玄色冕服,戴12垂旒冕冠,腰佩丝织绶带,太阿宝剑悬于腰间,脚着锦履。

        13岁的赵政迈着沉稳坚定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王座。赵政尊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并以太后赵姬和吕不韦共同摄政。

        李斯入秦数月,并没有第一时间被吕不韦注意到,因此他甚为苦闷。见他郁郁不得志的样子,沈洛伊忍不住相劝:“先生为何烦恼?”

        “斯有大志,却无人赏识,担任别人的门客,无一展才能之机。”李斯叹了一口气。

        “先生乃贤才,岂不闻‘黄沙难掩金子之光’?昔日齐太公垂钓于渭河之滨,只为等待西伯姬昌的赏识,最终得以侍奉武王。太公贤能,辅佐武王推翻商纣,建立周朝,流传千古。”

        “李斯志在辅佐贤明之君,成就霸王之业!如今却在这里著书,实在不是斯之愿。”

        “先生若志不在著书,何不自荐于文信侯呢?凭先生之才,一定能得到重用!”

        从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由弱变强;惠文王采取张仪合纵连横之策,兵出函谷关。

        武王打通三川之路,窥视周王朝;昭襄王任用范睢,实行远交近攻策略,秦国称霸诸侯。

        一直到现在,秦国东出的想法一直未曾改变。东出,是历代秦王的夙愿,也是秦王政的心愿!

        想起父王临死前紧紧抓着自己的手,再三叮嘱完成一统天下的使命,而赵政也信誓旦旦地承诺了秦王子楚。他父王未能完成的使命,就由他来实现吧!

        秦王扬声对着百官说:“先王骤然薨逝,寡人年幼即位,必承先王之志,东出六国,一统天下!”百官山呼。

        秦王赵政欲东出,遂召开廷议:“如今韩、魏、燕积弱,不足为虑。赵乃强国,与秦为深雠。上党、太原郡屡得屡失,秦国要东出,必然要将此二郡收复。寡人想要出兵伐赵,众卿以为如何?”

        文信侯提出反对意见:“赵国尚有廉颇、乐乘、李牧等大将,又有虞卿、毛遂、春平侯等忠臣,此时非伐赵良机。臣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

        吕不韦说完,群臣默然。赵政又问上将军蒙骜:“蒙老将军以为如何?”

        蒙骜也是附议吕不韦,其他官员皆不敢提相左意见。赵政无奈,只能暂罢伐赵之事。

        朝罢,吕不韦回到相府。李斯便前来拜见,自荐于前:“舍人李斯,拜见相邦!”

        吕不韦遂问:“客有何事?”

        “李斯听闻相邦主张以仁德治天下,不欲灭亡六国,所以冒死向您陈述鄙陋的意见。”

        “本相没记错的话,你师从稷下学宫荀卿大师吧!荀卿的弟子,必定有过人之处,且说来听听吧!”

        李斯遂言:“大争之世,仁义无以立。治乱世,当以法。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昔孝公用商鞅变法,秦国富强;韩昭侯用申不害,韩国十余年不受兵害。而燕国自诩周王嫡嗣,王道思想根深蒂固,如今积弱难返。由此可见,仁德无法使乱世大治。”

        “不愧是荀卿高徒,果然高见!”吕不韦嘴巴上赞同李斯,其实心里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

        虽然二人政见不同,但是吕不韦认为李斯是个有才之人,决定提拔李斯。

        沈洛伊成为相府的侍女,因此经常可以碰见李斯。李斯见过吕不韦后,便回到上舍。

        沈洛伊趁空闲之际,来见李斯,说:“先生既自荐于文信侯,想必很快就有结果了!”

        “文信侯与斯政见不同,不一定会用我啊!”李斯叹道。

        “先生信我的话,再等几日就知道了!”沈洛伊十分清楚李斯的升官过程,所以话说得十分肯定。

        吕不韦进宫向秦王政举荐李斯,说:“老臣想向大王举荐一人,此人颇有大才。”

        赵政笑答:“能入仲父眼的,那一定是有过人之处。”

        吕不韦笑了笑,“此人名唤李斯,是稷下学宫祭酒荀卿的弟子。老臣觉得李斯可用,便自作主张任命为郎了!”

        赵政对吕不韦的擅自做主有一丝不悦,但是没有表现出来,“仲父既然下了命令,就让李斯先当个郎吧!”

        吕不韦走后,赵政一个人坐在章台殿。他的心里有一丝烦闷,想要找人诉说却不能。

        蒙恬、蒙毅与赵政年龄相仿,依旧是少年心性,哪里懂得赵政的感受呢?赵政此刻,多么希望他在邯郸时候的先生能在身旁啊!

        果然第三日李斯就被任命为郎,入宫当值。李斯任郎,白日在宫中当值,因此离秦王又近了一步。

        赵政除了苦读诸子百家,要么就是与蒙恬、蒙毅两兄弟练习射箭、骑马之术,朝政大事全由吕不韦把持。赵政想要有所施展,但完全不能。

        李斯任郎数月,不过手执干戈,立于殿外,始终没有机会被秦王注意到。李斯有一些着急了,急于施展自己的才能。

        沈洛伊决定通过李斯见到赵政,于是到上舍来见他。沈洛伊对李斯说:“先生,洛伊想求您帮忙递个口信给大王。”

        “哦,姑娘认识大王?”李斯疑问。

        “先生只须告诉大王:邯郸沈先生来寻,大王自然就懂了。事情办成,就该是洛伊报答先生的恩情之时了!”

        李斯答应下来,当夜值班的时候去拜见了秦王。赵政召见了李斯,问:“李斯,何事见寡人?”

        “李斯受人所托,有一句话要来告知大王。”

        “何话?”

        李斯缓缓地说了一句:“邯郸沈先生来寻!”

        李斯一句话,让赵政瞬间喜笑颜开。赵政知道是沈洛伊来咸阳了,急忙拉着李斯追问:“先生今在何处?为何不入宫来见寡人?”

        “大王是秦国之王,寻常人岂能轻易入宫。先生,一直在吕丞相门下。”李斯又答。

        赵政心里欢喜,决定明日让李斯带自己去相府。赵政既召见了李斯,决定一试李斯之才,看看是否真如吕不韦所言。

        于是问李斯:“寡人有幸继位为秦王,欲承历代先王之志,勉力东出,一统四海。李斯,你认为如何?”

        李斯遂借机游说于秦王政:“不肖者,屡失良机。成大功者,善于抓住可乘之机。自孝公以来,周室衰微,诸侯相兼,秦乘胜奴役诸侯。今诸侯服秦,譬如郡县。以秦之强,大王之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千载难逢之机也!今懈怠而不出,待诸侯复强,重拾合纵,纵有黄帝之贤,亦不能为矣!”

        赵政本以为李斯与吕不韦的政见相同,没想到竟与自己想法不谋而合。赵政复又问李斯:“寡人再问你,如何使我秦国强盛不衰?”

        李斯又答:“依法治国,当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法审,同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主强而守要,则国家大治!”

        秦王政听其言,更觉得李斯可堪大用。但是没有立即重用,而是继续让其任郎,想以此考察李斯的为人。

        沈洛伊入秦大半年,每日除了端茶倒水以外就是待在相府,日子是相当无趣。赵姬有时传召吕不韦进宫,旁人皆以为是商讨国政大事,只有她清楚其中的猫腻。

        赵姬年轻丧偶,又与吕不韦暧昧不清、藕断丝连,俩人□□不止。赵政年少,国政皆决于赵姬与吕不韦,可谓空有帝王之名、却无实权!

        吕不韦从赵姬宫里回到相府不多时,赵政亲临。吕不韦恭敬相迎,继而入席相谈:“寡人听闻仲父广纳门客,有食客三千,欲著书立说,因此特来看看!”

        吕不韦恭谨道:“臣所招揽之门客,皆是为我秦国和大王,将来必有大用!”

        吕不韦带着赵政参观了几处著书场地,然后询问关于沈洛伊的事。赵政问道:“仲父门下可有一位沈先生?”

        “门客是经由老臣一一选拔,不曾记得有一位沈先生!”转而询问家宰吕颂:“可有一位沈先生在府上?”

        家宰吕颂摇头表示没有,赵政疑惑不解,遂召李斯,问:“仲父府上并无沈先生,李斯胆敢欺骗寡人!”

        李斯不紧不慢地回答:“李斯不敢,沈先生确在相府,请大王随臣走一趟!”

        吕不韦不明所以,又看赵政如此着急寻找此人,于是就让李斯前面引路。李斯带着赵政找到了沈洛伊,此时洛伊身穿侍女的衣服,正在擦洗地面。

        李斯以手指沈洛伊,赵政就那样看见了日思念想的‘先生’。他慢慢朝沈洛伊靠近,然后停在她的面前。

        沈洛伊正十分投入地擦洗地板,所以几乎没有注意到有人过来。

        一双锦履出现在面前,沈洛伊赶紧站起来,只看见一位身长约18米、身材魁梧、脸型瘦长、剑眉长目、鼻梁高挺的少年男子站在面前。

        沈洛伊上下打量了一番,确定此人身份不低,正要行礼,赵政突然问了句:“先生已经认不出政儿了吗?”

        沈洛伊一惊,“你是政儿?”又上下打量了一番,丝毫看不出幼年的模样。想到面前站着的是秦王,沈洛伊急忙跪拜在地。

        赵政将沈洛伊扶起,也不说话,目光却不断在她身上游走,沈洛伊不自在起来,脸也慢慢地红了。

        沈洛伊连忙打破沉默:“那个……关于女扮男装之事,我可以坦白。”

        赵政依旧没有说话,沈洛伊只好继续说道:“照世人看来,女子只能在家耕作织布,传道授业是男子之事。我遇见大王之前就已是男装扮相,只为了方便,因此并非刻意欺瞒大王!”

        赵政不说话,沈洛伊更加惶恐。真怕赵政会把自己拉去砍了,她的双手不安地跩着衣袖。

        此时,赵政终于开口了:“先生对政儿有恩,寡人不敢怪罪。日夜惦记着您的伤势,可算是盼来了先生!”

        “多谢大王牵挂!”沈洛伊暗暗舒了一口气。

        赵政和沈洛伊还在交谈,蒙恬和蒙毅在不远处也八卦了起来。

        蒙恬问李斯:“大王怎么对一个侍女这么温柔?不是说来找邯郸的沈先生嘛,怎么跟一个侍女聊得这么久?”

        李斯笑了一笑,说:“如果我猜得不错,这就是大王要找的沈先生!”

        蒙毅不解:“沈先生怎么是个女的?而且,还是吕相的侍女!大王可别是认错了吧!”

        三人八卦了几句,赵政和沈洛伊还在攀谈。沈洛伊借机向秦王赵政推荐了李斯。

        赵政要同吕不韦商议出兵伐赵之事,所以向沈洛伊告辞:“政儿会让仲父将先生迁居上舍,以后就不要再干下人的活了!等过些时日,政儿就将先生接入宫中。”

        沈洛伊却拒绝了,她觉得待在吕不韦府里挺好的。赵政不好勉强,只好同意了!

        赵政再次向吕不韦提出攻打赵国晋阳的想法,吕不韦同意出兵。几日后,吕不韦令蒙骜领十万兵,攻打赵国晋阳。

        半月后,赵国晋阳被占领。可是没多久又反叛,赵政复派蒙骜领兵平定叛乱。

        赵姬为秦太后,年轻守寡,不堪寂寞,遂与吕不韦私通。自吕不韦任秦相以来,赵姬也很长时间才能见其一次,因此有些怨言:“自你任相邦,陪伴本太后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

        赵姬一边抱怨,一边拉过吕不韦的衣领,俩人靠得十分近。吕不韦能有今日的地位,与赵姬脱不了干系,因此少不得要应付一下:“事忙,这不有空就来陪你了吗?”

        赵姬瞥了他一眼,嗔怪吕不韦:“若不是本太后召见,你怕是不肯入我宫里吧!”

        此时赵政正走至宫门口,恰巧看到了俩人亲密之举,心里已明白了七八分,只按耐不发!吕不韦和赵姬见赵政进来,连忙拉开一小段距离,赵政也假装询问吕不韦政务将其引出赵姬宫里。

        赵政渐长,太后赵姬□□不止,吕不韦担忧祸及自身,于是找来门客嫪毐献给赵姬。

        吕不韦告诉赵姬:“老臣国事繁忙,不能时常来甘泉宫陪太后解闷。这是老臣府上的门客,身怀奇技。太后无聊了,就和他解解闷。”

        赵姬收下了嫪毐,吕不韦心里如释重负。吕不韦又担心嫪毐的身份,于是与太后赵姬商量,偷偷厚赂主腐刑官吏,假装施以腐刑。

        寺人不长胡须,因此吕不韦又命人拔去了嫪毐的眉须,使其成为宦官。赵姬甚为宠爱嫪毐,与其□□!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10558/10558568/92882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