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重生之初梦 > 第4章 站在风口的猪

第4章 站在风口的猪


看着桌上的全家所有的积蓄,1175元,王浩然有种很无奈的心疼。

        有些想笑这个家庭的贫穷,这点钱连后世的一个手机都买不起,却更让王浩然心疼父母的艰辛。

        这个家庭现在是连肉都舍不得吃的,平常吃的菜主要的就是家里菜地里的那点出产,不夸张的说,鸡蛋都算奢侈品,这个家庭里只有成绩特别好的王浩然才能每天经常喝米汤鸡蛋。

        米汤鸡蛋,顾名思义,就是米汤加生鸡蛋,生鸡蛋搅拌好,盛入滚烫的米汤,搅拌到出鸡蛋花就好,有条件的话再放一点白糖,美味而营养。

        不过再过几年随着煤气灶和电饭锅的普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不常见了,后来王浩然上高中也就没什么机会喝到老妈给做的米汤鸡蛋了。

        家里贫苦的条件让王浩然现在更加迫切的想要赚钱。

        再过十几年会有个非常有名的人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

        王浩然知道自己就是那个站在风口上的猪,没有看过的重生小说里那些主角那么厉害,世界上每一件事不管大小,不论远近,都知道的一清二楚,连马云当老师教的学生名字都知道。

        王浩然没那么厉害,只记得自己曾经知道的,听说过的,没多出来一点,也没少。

        真要论重生带给了王浩然什么,除了今后十几年里一些大事的记忆,更重要的应该是一个在那个现代的光怪离奇的社会里摸滚打爬的成熟灵魂,以及整个社会的大致展,也就是所谓的机遇,这些就是王浩然对未来的自信。

        像是我们玩游戏,大家进游戏都是一级,只能学一个技能,而王浩然一开局就十级先不说血量三围比你多的多,还点亮了两个技能!多Bug啊!

        所以王浩然现在应该算是风口上最强壮的猪吧,只是能不能飞得更稳更好,在飞的途中怎么不被其他飞起来的猪给撞下来,就要看怎么去做了。

        机遇永远都有,从改革开放一直到王浩然重生的那个时代、这几十年里我们这个国家有太多的机会了,深圳特区、下海经商、互联网、互联网+等等。

        这里面很多时候只需要一次机会就能改变人的一生,而很多人往往缺少这一次机会或者是错过。

        现在的王浩然并不贪心,不管以后能过上怎样的生活,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怎么用这一千多块钱找一个可行的方法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

        买彩票之类的都不用考虑,前世不是个彩民,没记过一次彩票的中奖号码。

        养猪?不行,养少了不怎么赚钱不说,也太慢了,自己和弟弟都还要读书,爸妈种田已经很辛苦了,家里又没有老人帮忙照看,不好养。

        养,算了,养啥都不行!

        股市?你以为看小说啊!对股市自己除了知道这两个字还知道啥。。再说父母也不可能同意!

        不能养,那就只能卖了,卖点啥呢,卖给谁呢,值得思考。

        没有小说里主人公那么简单的张张嘴跑两步就搞定第一桶金,一时半会王浩然也有点一筹莫展,不过王浩然很确定,办法肯定会想到的。

        “哥!我回来了”

        王浩然还蹲在门口低头绞尽脑汁忙着思考的时候,王浩杰回来了。

        这是重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亲弟弟王浩杰,今年十三岁的王浩杰比哥哥王浩然小两岁,矮了小半个头,和记忆中那个身材强壮的面点师比起来,现在只是个有点营养不良的半大小子,浑身穿着的全部是王浩然穿不上换下来的旧衣服,有一丝陌生,更多的是某种说不上来的亲近感。

        “一大早,干什么去了?”

        “找二蛋打弹珠去了,输了两个无色的,不过路上我在田边抓了个了老鳖,不知道是不是晒太阳晒傻了,我走到面前都没跑!”

        “哥,你看这老鳖多大,中午等老妈回来让老妈弄了吃!”

        “哥,你把你的弹珠都给我呗,反正你暑假完开学就要去上高中了,肯定不会玩弹珠了,今天二蛋的弹珠都是他哥给他的,不然他才没有无色的弹珠和我玩,可惜我就带了两个无色的去,都输了!”

        王浩然就笑着看弟弟在那说,眼神中明光闪闪。

        “弹珠都归你!老鳖中午让老妈红烧给我们吃!过来让哥抱一下“

        王浩然用力的抱了一下丈二摸不着头脑的弟弟,

        “哥,是不是没买零食给我吃?没买也没事啊,我又不好吃,要不是你每次都买回来,我怕老妈看见说你浪费钱,我才不吃呢”王浩杰以为是哥哥忘记了前两天答应考完试买零食给自己吃的事,这才突然对自己这么好,虽然平常对自己也好,但没这么温柔,还抱一下。。天天睡一张床呢!不过老哥上次给我买的干脆面真好吃!

        王浩然也没搭理弟弟,带着弟弟回了房间,心里想:谢谢你的点子。

        是啊,卖老鳖呗!这个时候的农村老鳖还是常见的,记得有时候父母下田农活回来都能无意在田里抓到,这要有意去抓抓肯定多!

        卖给谁,也好说,县城估计不太好卖,但去金陵市卖就是了!也就七八十里公路的事,到了镇上就有从县城往金陵市开的车。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变化那真的是日新月异,一天一个变化,不愁现在的金陵市没人买。也就是我们这个农村,反应慢,这1999年和1989年也没区别,好像农村还在八十年代,没有丝毫变化展,城市却都迈着步子朝着二十一世纪展了。

        “你看看我书包里有没有给你带干脆面,我自己也忘记了!”事隔十几年王浩然还真不记得,不过想来是买了的,记忆中自己答应弟弟的事情很少不做到的。

        “这才一晚上就忘记了啊,有一包,还有一袋辣条,是不是要一块钱了?你以后别买了,给老妈看到要心疼了。”

        “没事,这个月我的五块钱零用钱都没用完。”

        “嘿嘿,哥真好,我的一块钱被我买弹珠了。”

        这个时候的王浩然每个月零用钱是五块钱,弟弟王浩杰是一块钱,王浩然一年能买3套衣服,寒假暑假各买一套然后留着开学穿,过年如果拿到三好学生的奖状那过年还会买一套,弟弟一年只有过年父母才会给弟弟买一套新衣服,至于平常都是穿王浩然换下来的旧衣服。

        不要觉得夸张,可能很多八零后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是没有零花钱的,就连压岁钱也都捂不热,过年亲戚来回走动可能最初的那个压岁钱转来转去又回到了家长手中。

        也不怪父母偏心,再说一般人家也没有偏心大儿子的道理,基本都是偏心小儿子的。只因家里穷,读书成绩非常好的王浩然是父母最大的希望,自然希望儿子能在学校有个稍微好一点的学习环境,能努力读书,至于王浩杰,用王浩杰的班主任说过的一句话来形容:我再也没见过成绩比王浩杰还差的了。

        兄弟两个基本在读书上完全是两个极端,哥哥王浩杰每次考试年纪第二都算是考的特别差,自己都感觉羞愧的那种,弟弟王浩然要是能考个倒数第二那都要怀疑是不是蒙出来的!

        倒也不是弟弟笨,虽说没有自己聪明,但更多的是弟弟没有心思在学习上,而且家庭这个条件,自己初中毕业就要出来养家了。这个时候的农村基本都是一家只供一个成绩好的去上高中,不夸张,这个时候农村很多人家都是这样,中考之后家庭条件不好或者感觉自己上了高中也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就不会去入学了。

        所以父母对于王浩杰成绩不好的事情也没说什么,应该是有打算等弟弟初中毕业在想办法安排以后的出路,王浩然知道,弟弟初二下学期就辍学了,没等到中考落榜,就跟着同村一个会做面点的师傅去了金陵市。

        后来长大后王浩然曾经和弟弟王浩杰喝酒聊过,记得弟弟说过,从小就没怪过爸妈,先家里是真穷,吃顿肉都是件奢侈的事,穿的没哥哥好就没什么了,再说那时候周围的人家都是这样,哥哥穿的旧衣服弟弟穿,姐姐穿的旧衣服妹妹穿,很普通也普遍的事。其次当时觉得自己哥哥成绩那么好肯定能上大学,哥哥上了大学和自己上了也没区别,反正哥就我一个弟弟,有了出息能不帮我吗,吃的穿的比我好一点是应该的,毕竟读书那么苦。只是没想到后来哥你会脾气那么大,改变那么多。

        有句谚语云:一样米养百样人,其实农村很多亲兄弟长大之后的矛盾,根源想来和小时候有很大关系,看新闻常看到,什么独居大儿子照顾年迈父母三十年,小儿子创业成功身家百万不闻不问。

        “就该他们家养老,小时候好吃的好玩的都是给他“

        “他不养谁养?我从小连个一毛钱辣条都没买过吃!他天天都有零花钱“

        “我是不会养的,我连书都没读,读书都是让他去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言论,其实只是为自己的自私找借口而已,自动的摒弃了那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其中的艰辛和无奈不为人父母不可知。

        父母总让弟弟像自己多学学,或许自己才更应该学学这个弟弟,不管怎样的贫穷和逆境,都没有变的赤子之心吧。

        ps:开头慢热不足之处以后尽量改,新人一枚请多支持。刚看到有两个收藏了,感谢这两个收藏的小伙伴,鞠躬,多更一章酬谢,谢谢支持!

        (本章完)


  https://www.bqwxg8.com/wenzhang/104/104356/4790842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wxg8.com。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wxg8.com